第四节 生活场景
《诗经》中更多的自然风物是作为生活的场景而得以展现的,这种对于自然风物的态度与上两节所述诗篇有别。上两节所述诗篇中的自然风物,在作品中相当于戏曲中的一个角色,与它相对的角色是人,人物与自然风物共同演出一出戏。而在这节中,作为生活场景的自然风物不是戏曲中的角色,而是布景,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也许作为场所的自然风物更具环境的性质。那么,《诗经》又是如何处理作为场所的自然风物的呢?试举《女曰鸡鸣》为例。全诗如下: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11)
这首诗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天亮时分夫妻间的一场对话。译成白话,大意是:
女说:“鸡叫了。”男说:“天未亮。”女说:“你起来看看天,启明星多明亮!”男说:“猎人要出门行猎了啊,是的,我得起床去干活。”
“射箭,轻轻一拉,就射中了,这活于你多适宜。饮酒吧,我与你白头偕老。弹琴鼓瑟,没有不恬静美好的啊!”
“知道你要来,特意精心制做这杂佩来送给你;知道你亲和柔顺,特意捧着杂佩问问你;知道你对我好,故而以杂佩来报答你。”
三段文字,不太联贯,可能是三个不同的情景凑合在一起。我们要说的是第一情景,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物描写。夫妻对话,谈的是天是否亮了。女说“鸡鸣”,意思是天亮了,清脆的鸣叫惊破沉寂的夜空,景由听觉达于视觉。尚未睁眼的男子依恋于床,说“天未亮”,此时女子又说“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这“明星有烂”是对天空景色的生动描绘。天亮并不是小夫妻谈话的主题,他们谈话的主题是该不该起来干活。男子响应女人的话语,说“将翱将翔,弋凫与雁”,意思是要去打猎了。生活虽然是主题,但这主题的背景或者说基础是天亮。鸡鸣、启明星,这从诉诸听觉到诉诸视觉的自然风物唤醒了我们对于天亮景观的全部回忆。
鸡鸣、启明星在上面所述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周人看来,自然是一个奇妙伟大的天地,我们人就生活在这天地之中,一切都以它为基础、为前提,哪怕是早上起来干活这样的小事。
《溱洧》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两旁游春的诗。全诗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12)
这首诗取对话的形式,描绘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游春的快乐情景。译成白话,大意是:
溱水与洧水,正哗哗地流淌,男子与女子拿着兰草遇着了。女说:“去看看吧?”男说:“已经去过了。”女说:“再去看看嘛。洧水之外,还有很多的快乐呢!”这男与女互相调笑、赠花。
溱水与洧水,清亮亮地流着,河边男子与女子很多啊。女说:“去看看吧?”男说:“已经去过了。”女说:“再去看看嘛。洧水之外,还有很多的快乐呢!”这男与女互相调笑、赠花。
这首诗的题材是游春,游的对象是溱水与洧水;但主题不是游春,而是恋爱。青年男女借游春的机会互相调笑,赠花,表达情愫。这样说来,溱水与洧水,实际上只是爱情的场所、故事发生的背景。
《东方之日》中那朝阳之景也有着类似的意义。诗云: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13)
这诗句的意思是:东方的朝阳啊,光辉照进了我的屋子。那美丽的女子,正在我的屋子里,在我的屋子里与我足迹相叠、身子相亲。在这诗句里,“东方之日”不仅是背景,还见证着男女的相恋。
《诗经》诸多诗篇中的自然风物只是人物故事发生的基础或者说背景,但其意义不可小看。实际上,自然风物参与着、影响着故事的发生以及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