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风味

重庆风味

重庆风味是以重庆、万州等地为中心发展演变而来。山城重庆,物华天宝,既沐两江福泽,又得群山神韵,历来为巴渝食文化的创新地、大本营,重庆直辖后尤为如此。20世纪90年代,重庆人的餐桌特别丰盛,一道道风味浓郁的渝菜飘香而出,眨眼工夫便创出了“重庆名食”“中国名菜”等不少牌子,更不用说独树一帜、名满天下的重庆火锅。所谓“食在重庆”,真是名不虚传。

重庆风味菜的特点是能采各地之长,敢于创新,适应不同顾客需要。早在民国初年,“陶乐春”餐厅就能承办高级海参宴席,“留春幄”“久华源”已能制作200桌以上的大型烧烤席、鱼翅席、满汉全席。川菜珍品中的虫草鸭、贝母鸡、竹参鸽蛋、烤乳猪等就属重庆首创。同时,以供应粉蒸肉、甜烧白、烧肥肠和豆花的低档餐馆也星罗棋布,食客盈门。因水产丰富,重庆厨师善于烹鱼,干烧岩鲤、豆瓣鲢鱼、鸡蓉鱼翅、酸菜鱿鱼等极为出色。

谈到重庆风味就不能不提重庆火锅,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其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由于四川素有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重庆火锅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特色,其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白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于人们说到重庆不吃火锅,就等于没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