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简介
《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这本书是由.刘固盛主编创作的,《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共有196章节
1
题 辞
现在,在新闻媒体中出现频率颇高的“生态”、“绿色”等词以及许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很大的重视,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
2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编委会
顾 问:陈鼓应 唐明邦 张继禹 黄胜得 主 任:熊铁基 杨世华 副主任:刘固盛(常务) 郑志平 冯可珠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玉德 王 平 史新...
3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总 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热潮,至今仍可以说方兴未艾。这股研究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内外学者(如王明、汤一介、陈鼓应、卿希泰...
4
老子的科学精神与方法——《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序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优秀的文教传统曾经多次遭遇重大的挫折,尤以最近百年来受到的打击为甚。前则有全盘西化的运动,后则有破旧立新的革命。这两轮偏激狂妄的言论与行为...
5
目录
目 录 题 辞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编委会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老子的科学精神与方法——《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序 洞天福地是生态文明的样板 一、洞天福地建...
6
洞天福地是生态文明的样板
熊铁基...
7
一、洞天福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清、幽二字
道教的洞天福地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宜居的宫阙洞府,修仙炼道,过着中国古人长期向往的神仙生活。中国古代人们曾想象过“仙境”在天上、在海...
8
二、洞天福地自然和谐建设的实践
我们参访诸名山宫观庙宇,突出的印象会是:所有的建筑都是依山势而造,不对山体本身作大的改变,利用一些自然形胜建设,常常会使人产生“曲径通幽”或者“别有洞天”之类的...
9
三、古人理想的洞府生活及其启示
古人最早想象的神仙生活是可以不吃不喝,而且可以自由自在地行游,如《庄子·逍遥游》所说的“神人”: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
10
《庄子》内篇中的本体辩证哲学
成中英...
11
一、庄子思想的个人背景
本文基于包括外篇、杂篇在内的《庄子》三十三篇而谈其内篇,以说明如何充实地阐述这三十三篇间彼此的历史关系与思想关系。从郭象到王安石、苏轼,至于胡应麟、方以智和王夫...
12
二、庄子与老子、易学、禅学的思想异同
老子是一个历经礼崩乐坏之社会大变革的老成持重者,他守着图书馆中的藏书,沉思缅想,领悟到历史的总体变化决定了人的具体生活状况;进一步地,他将历史的变化之所由上升到...
13
三、《庄子》内篇七篇的贯通
有了对庄子的基本认识,我们可以见得,庄子具有本体辩证思想。他并非如老子一般沉思缅想,而是不断进行观察、体会,不断参照、摸索,进行小整合、大整合,跳出而复投入。这...
14
四、结论
通过对《庄子》内篇七篇的分析与解释,我们可以看见一个逻辑的理路,即其中含有一个本体性之认识的辩证过程。庄子只是把这个本体性存在之辩证过程显露出来,让我们认识到本...
15
试说老子“道”论的生态观
郭齐勇 道家哲学最基本的观念就是“道”,老子最早将“道”确立为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的生态观与环境伦理思想是“道”论及其天道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略作粗浅的讨论,...
16
一、老子的“道”论
关于老子之道的哲学意蕴,学界研究很多,刘笑敢曾总结学界对道的诸多解释,大体划分为四类[1]:第一为本体或原理类,如胡适认为老子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2],冯...
17
1.道为天地万物的终极本原
老子首倡“道”的生生之功,强调“道”作为万物之母的地位,体现了“道”的宇宙本根涵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18
2.道为天地万物的存在根据
老子认为“道”既是宇宙的终极本源,同时又是天地万物的现实存在根据。那么道是如何成为天地万物的现实存在根据的?老子对道与物的关系有详尽的阐述。 首先,考察老子的各...
19
二、自然的天道观
道为天地万物之本根,但同时又内在于天地万物之中,通过天地万物的现实活动来呈现。老子论道,既有形上的探求,亦有形下的考察。既然本根之道内在于经验之物中,则“道”实...
20
三、“道”论的生态观
如前所述,老子的“道”是完满的、至善的且与天地万物是一体融合的,老子的天道也是至善的、公正的,是人的行为的最高价值原则。既如此,老子“道”论的生态观就有了依据。...
21
1.道法自然,天地一体
老子强调宇宙的整体观与生命观。如前所述,道是超越、绝对的,但又是宇宙万物的生成原理与实现原理。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
22
2.尊道贵德,朴散为器
老子强调各物自身的价值。我们认为,从“道”的视域来看,各物都包含在道中,是道的显现,各物的价值随着道的运行而彰显。从这一角度,可以肯定万物自身内在的价值与存在的...
23
3.我有三宝,知足寡欲
老子强调人对自我的反思与约束。人类欲望的膨胀给万类万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老子提倡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不仅是人的道德,亦具有生态学的意义。 我有三宝,持而保...
24
4.以天下观天下
老子的智慧是开放的、无私的。他有对天地万物的整体的维护与关怀,故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55]之叹。老子的生命体验即他对宇宙的“观法”: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25
明代景教的道教化——新发现一篇道教碑文的解读
王 卡 笔者近日审阅学生张方的博士学位论文《明代全真道的衰而复兴》,在该书稿附录的资料中,见有一篇《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是2013年张方在山西平遥县调研时采...
26
白玉蟾金丹派南宗与朱熹理学关系新考
盖建民 儒、释、道三教关系历来是道教各派必须认真面对和处理的问题。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1]...
27
一、白玉蟾与朱熹关系考实
早在上个世纪,蒙文通先生在《道教史琐谈》一文中就指出:“南宋道士尊崇朱子既不乏其人,亦可考而寻之。”[2]蒙先生所言极是,然而南宋儒道代表人物白玉蟾与朱熹是否有...
28
二、南宗传人与宋儒的思想互动
南宗传人与儒林人士的交流是多方面的。朱熹曾自白:“比年以来,欲求大道之要,又颇留意与老子、释氏之书。”[64]例如大儒真德秀就曾与夏宗禹在武夷山幔亭峰下相会,真...
29
三、道教南宗丹法与理学的会通
南宗也同样汲取了宋代理学思想,以儒释丹,以儒学思想来会通丹道。例如《悟玄篇》引程子之说论述何谓玄关一窍:“人能无私之时,便是玄关一窍,才有一毫私欲,不是也。程子...
30
道教《度人经》研究
张泽洪 中国道教的灵宝派,是以灵宝斋法为特色的道派。灵宝派于魏晋时期崛起于江南,与江南茅山的上清派、巴蜀的早期正一派互相呼应,形成早期道教鼎立的三大道派。灵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