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邓晅的《道德经辑注》对“异端”思想的批判

简论邓晅的《道德经辑注》对“异端”思想的批判

王 闯

众所周知,考据学风靡于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界。这一学术潮流不仅体现在儒家经典的研究上,同时也对其他子书,如《道德经》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乾嘉时期出现了大量考订《道德经》版本、文字的学术著作,比较著名的有纪昀的《老子道德经校订》、严可均的《老子唐本考异》、吴云的《老子道德经幢残石校记》等等,此类考据性质的老学著作是清代老学研究的一大特色,也是清代老学区别于其他朝代的重要标志。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乾嘉时期的老学研究在方法和思想上并没有呈现出单一化,而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面向。此一时期还有大量儒家学者,他们的思想深受理学之影响,时刻想要息异端、崇正学,这种对异端思想的批判也表现在《道德经》的研究上。有趣的是,他们并不如部分儒家学者那样将《道德经》视为“异端”,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道德经》和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是后世以道教为代表的“异端”之流以神仙方术注解《道德经》,从而使其蒙上“异端”的色彩,《道德经》也因此成为这些“异端”思想的理论根基。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和“异端”争夺《道德经》的解释权,努力将《道德经》中的“正确”思想或者说不悖于儒家的思想发掘出来,从而在根本理论上达到批判异端的目的。邓晅的《道德经辑注》就是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