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贵德,朴散为器

2.尊道贵德,朴散为器

老子强调各物自身的价值。我们认为,从“道”的视域来看,各物都包含在道中,是道的显现,各物的价值随着道的运行而彰显。从这一角度,可以肯定万物自身内在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0]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51]

德者得也。道即朴,朴散而为具体存在的器。万物都是道之所生,德之所畜。德即内在德性,或曰万物之性。在这一意义上,万物中的各物不是只有被人所用的取用价值,还有自身价值,与人类中各人一样,不只是工具,还是目的。上引第三十二章之“自均”有均平之意,与前引第三十七章之“自化”及未及引的第五十七章之“自化”、“自正”、“自富”、“自朴”都有深意。老子的“无为之治”不仅是社会人事治理的“自治”智慧,而且是天地万物的和谐之道,含有各物类共生的有差别的统一的和而不同之意。肯定万类万物之自性、自身价值,是今天环境伦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