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脱中心主义

三、脱中心主义

有的学者指出,道家哲学不以“自然”为一个对象,而是为生活的基地或价值的根据,所以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所说的支配自然的世界观,而可以欢迎作为生态问题应对方案的世界观,但是如果没法捕捉其深度的世界观,那么这个又成为一个标语口号或肤浅的雄辩,因而很难预期给人类新灵感的世界观。他问,如果道家哲学可以成为生态问题一个应对方案的世界观的话,那么道家哲学的哪样内容可成为应对方案的核心?

依本人看,他提出的问题是很恰当的,但他在格外的地方要找解答。他认为,在承认具有本质的根原性的存在或实体的形上学体系内,必然地承认一个“中心”,然后把中心非移动到人类方向不可。从如此的诊断出发,他主张如下:如果我们要找克服生态问题的一个应对方案,那是无论二元论或一元论,必须要找与所有形式的实体观不同的世界观。除去如此的本质主义实体观,那就显现“关系性”。就是说,为了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要否定任何“中心”,然后转化为所有的存在都在“关系”里面存在的世界观。老子的“道”不是实体,也不是本体。如果道家哲学可以成立解决生态问题的对应方案的话,这不是在道家哲学里面的亲自然的要素或反文明观,而是更根本性地否定任何中心或本质的,然后须要成立以关系来看的世界观。他主张的出发点,可以说在自然界显现的对立项(有无,高下,长短,难易,前后等等)的关系形式来理解老子的“道”。因此,他认为,在老子哲学中,所有的东西都在相反关系的话,任何东西都没具有排他性的单独本质,所以任何中心主义都没有立足点。

依本人看,如此的解释是否定中心的,所以好像类似于老子的世界观,但他主张在老子哲学里面没有对于世界的根源观念,这就没有说服力。因为《老子》云:“天下有始。”(52章)“无名天地之始。”(1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2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不少地方明白地谈及世界的根源。并且很难理解以事物的关系形式来认识老子的“道”。

老子云“域中有四大”,与天、地、王一起提出道。如此看,道不只是事物的关系形式。依据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相反关系不过是在事物世界中呈现的道的样态。依照老子,道不是区别于任何东西而现显的,就是说“无形无名”是道的第一性质,反而以相反关系的事物来开展的道不可能是无形无名的,因为捕捉于思维而以概念来表现的相反关系是已经显现而有形有名的。这决不是老子的世界观。

依本人看,由道的本性找到老子的世界观可能成立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的一准据点,在老子哲学中世界的根源就是道。在《老子》1章中,以无与有两个层面来提出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以无为世界的始源之道,以有为生长万物之道。又52章云:“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如此看,世界始源之道先于万物根源之道。指称道的有无当中,有根本于无,因此40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此可知,有与无都指称道,但不是没有区别的。在《老子》25章中,明白地区别世界始源之道与万物根源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混成之物说不可分的道,不可分的意义就不是区分于别的东西而显现的,就是说无形。老子又说无形的道就是世界的始原,以独立来妙述始原的道。独立就是说没有与它相对的匹偶。始原于世界的道,对于万物周行而不殆的作用,由此,老子引申说道就是成立万物的根源。

按照上面引用的老子的说法,如果由世界的始原说成为万物根源的过程,那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话是由事物到其起源的说法。

在老子哲学中,始原与根源之间有不同的意义,所以无与有不但是单纯的两个范畴,而是各有其内含。有意味着“有”不断地作用于万物,无意味着“无”知对于世界的始原。老子以“无”来说人类具有的理性的界限。如果解悟以人类的能力来不能制御的力量在世界,可以看见在自我为中心构成的一如知识或欲望以及社会体系等等东西中具有的危险性与褊狭性。由此更进一步,自然而然地携手排除于理性中心的,人类中心的立场而被排挤出去到周边的东西。“无”提醒我们的位置不在中心而是在周边,“无”的意义看没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

在老子哲学中,在世界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起源于道,也依于道而生长的。因此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意思,而是根源于万物的生长而“生而不有,长而不宰”(10章)的意思。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因此无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铜钱的两面,不塞事物的本质性向就是无为,那自生自化就是自然。自然相反于使然,所以无为就是说不具有情感或意志以及目的而行动的态度,无为是没有固定方向的行为。无为就是基础于“无”的行为。

从老子的观点看,环境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摸索违背于人类行为原理的。道家的世界观是由于道的无为作用而万物可以顺其自然生长的,如此的世界观是很难两立与Jonas&Taylor的目的论的世界观。Taylor的生命中心主义认为从道德性的视野照顾生命体—具有固有的价值时,才成为对于自然的尊重,从老子的进一步观点看,Taylor的立场只不过是冲淡人类对自然的支配。

无为是顺其自然的作用,因此道对于万物无为,那万物顺其自然而生成、变化。道无为,万物就自生自化。自生自化是说,成立在世界的所有东西时,没有任何障碍。就是说,无为而无不为。依老子看,人类必须要效法天下式—运动于世界的所有东西的力量而行为。就是说无为应当成为人类的行为原理。老子主张损之又损才实现无为。损之的是人为造作的,人为是具有目的与意志的行为,就是说,具有固定的中心而行为的态度就是人为。在老子哲学中,把相反于自然的人为,损之又损的过程本身就是无为。老子提出的无为—人类行为原理就是启示摸索伦理原则的一方向时,不需要确定如下的具体性的行动方针:保存什么,人类与自然在什么时候可以接洽,为了阏止生物以及野生的自然环境的消灭,付出什么程度的牺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