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卦的当下启示
从生态视野读谦卦,不难发现它充满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系辞上》认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段话与《老子》提出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完全一致的。谦卦字里行间,采用的方法,是生态的方法,是以自然作为比喻,使人事有所启迪。谦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人要学会以柔处下。人道要体察天道。天道损益,人道也应损益。如果君子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有什么不能做到呢?个体要自我减损,做到有功能忘,有功不伐。诚如《周易序卦》所云:“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诚如孔子在《系辞》中所云:“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第二,人要模仿天道,不要贪得无厌。“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段话对后世有一定影响。讲人对于万物,要有限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对于自然资源,讲均平观念。“君子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系辞下》说:“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第三,人在自然面前要有危机意识。《系辞下》记载:“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谦卦的思想不是孤立的。在先秦的经典中可以找到许多居安思危的资料。如《荀子·仲尼》记载:“故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孔子曰:‘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此之谓也。”
张舜徽先生曾经说:“圣人准天道以明人事,乃作《易》,以牖民。理无迹,寓以象,象无定,准以数,数至博而不可纪,求其端于卜筮。而吉凶悔吝、进退存亡,于是见之,用以垂训示戒。”[17]张先生认为《周易》是有关“垂训示戒”之书。《周易》之所以能够有垂训功能,是因为它是天人哲学的渊薮,它依据于天地的自然哲学。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周易》中的生态思想,如谦卦的思想就是值得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在生态文明的当代,我们应当认真发掘《周易》中的有益思想资源,推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页。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中华书局,1980年,第90页。
[3]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中华书局,1980年,第91页。
[4]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中华书局,1980年,第91页。
[5]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988年,第113页。
[6]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988年,第109页。
[7]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988年,第91页。
[8]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988年,第110页。
[9]邓球柏:《白话帛书周易》,岳麓书社,1995年,第89页。
[10]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988年,第111页。
[11]邓球柏:《白话帛书周易》,岳麓书社,1995年,第90页。
[12]韩康伯:《辩谦论》,《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二。
[13]王玉德,朱志先整理:《周易本义》,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3页。
[14]王夫之:《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39页。
[15]王夫之:《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39页。
[16]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33页。
[17]张舜徽:《旧学辑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