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老庄儒学化诠释的思想价值

三、近代老庄儒学化诠释的思想价值

当儒家独尊的局面在近代被打破以后,诸子学很快便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地位。不过,孔子虽被拉下神坛,但其学仍在,例如章太炎反对儒家独尊,也排斥康有为提倡的孔教,而视儒学为子学之一家,以恢复其在学术史上的正常地位。他曾自述其治学经历说:“癸甲之际,厄于龙泉,始玩爻象,重籀《论语》,明作《易》之忧患。……故唯文王为知忧患,唯孔子为知文王。《论语》所说,理关盛衰,赵普称半部治天下,非尽唐大无譣之谈。又以庄证孔,而耳顺绝四之指,居然可明。”又说:“以为仲尼之功,贤于尧舜,其玄远终不敢望老庄矣。”[24]这些叙说已没有神化孔子的迹象,把《论语》、《周易》、《庄子》同等看待,又评价孔子思想得失,其有益于天下治理,功盖尧舜,而缺乏哲学思辨精神,则逊于老庄,所论客观平实。儒家除了作为礼教的社会政治功能外,其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影响也是其他诸学无法相比的,所以,作为“学”的儒家在近代仍然受到普遍重视,古代以儒解老庄的传统不仅得以续传,而且相互之间的融会更加深入了。可以说,近代老庄诠释的儒学化,既体现出儒道相通的一贯传统,又是诸子平等这种时代学术精神的反映。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纵使到了近代遭到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中华文化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以其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住了考验。尽管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但结果只是使我们民族文化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而已,而数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精神并未随之丧失。老庄学的儒学化,不但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亦可视为对西方文化的一种积极回应。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老子解叙》,《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353页。

[2]黄传祁:《道德经大义》“自识”,《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492页。

[3]《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492页。

[4]朱敦毅:《老子道德经参互叙言》,《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90页。

[5]《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91页。

[6]《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91页。

[7]《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92页。

[8]《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91页。

[9]《老子集成》第11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194页。

[10]《老子集成》第12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721~723页。

[11]《老子集成》第13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340页。

[12]《老子集成》第13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339页。

[13]《老子集成》第13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339页。

[14]《老子集成》第13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339页。

[15]叶国庆:《庄子研究》,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5页。

[16]《六译馆丛书》,四川存古书局,1921年刊本。

[17]《庄子诠诂》,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第1页。

[18]《庄子诠诂》,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第2页。

[19]《庄子诠诂》,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第4页。

[20]《庄子新义·自序》,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4年刊本。

[21]《庄子新义·读庄余论》。

[22]《庄子新义》,第6~8页。

[23]《庄子新义》,第56页。

[24]《菿汉微言》,见《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1917年刊印本,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