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题 辞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编委会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老子的科学精神与方法——《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序
洞天福地是生态文明的样板
一、洞天福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清、幽二字
二、洞天福地自然和谐建设的实践
三、古人理想的洞府生活及其启示
《庄子》内篇中的本体辩证哲学
一、庄子思想的个人背景
二、庄子与老子、易学、禅学的思想异同
三、《庄子》内篇七篇的贯通
四、结论
试说老子“道”论的生态观
一、老子的“道”论
1.道为天地万物的终极本原
2.道为天地万物的存在根据
二、自然的天道观
三、“道”论的生态观
1.道法自然,天地一体
2.尊道贵德,朴散为器
3.我有三宝,知足寡欲
4.以天下观天下
明代景教的道教化——新发现一篇道教碑文的解读
白玉蟾金丹派南宗与朱熹理学关系新考
一、白玉蟾与朱熹关系考实
二、南宗传人与宋儒的思想互动
三、道教南宗丹法与理学的会通
道教《度人经》研究
一、道教《度人经》的撰作及其影响
二、道教史上所见《度人经》的读诵
三、道教写经史上的《度人经》
四、《度人经》济世度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先秦道儒仁义观的本同末异
一、本同:道儒都承认“大仁”是行仁的最高境界
二、末异:道家固守大仁,儒家则退而求其次
三、道家固守大仁与儒家提倡“利仁”的利弊
陆希声《道德真经传》的儒道会通论
一、心迹兼忘,事理玄会,则天下各正其性命
二、体无名而无为,而事自定
三、推性命之极,原道德之奥
弘扬“道法自然”智慧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一
二
试论道教生态智慧与生态保护实践——以武当山道教生态保护史料为中心
一、保合太和、天人合一的生态保护理想
二、善利万物、慈爱一切的生态保护理念
三、曲成万物、助天生物的生态保护实践
(一)编印道书,宣扬玄帝热爱生命、善待万物
(二)颁布敕谕,禁止砍伐森林,保护生态环境
(三)派驻军队,常川修山,构筑生态保护工程
(四)植树造林,涵养水土,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生态危机与老子的自然观
一、绪论
二、有机体的世界观
三、脱中心主义
四、结论
关于道家与环境哲学阐释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道家有深厚的、亲自然的文化传统
二、在道家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现代环境保护文化
结 语
他者之镜——西方道家与生态研究简介
一、肯定道家对生态的意义
二、怀疑道家对生态的贡献
三、道家作为他者的启示作用
四、道家道教与儒家的生态资源
五、道家道教与生态研究的一些启示
1.如何对待传统:古今问题
2.如何对待他者:中西问题
道教生态思想片论
一、“天父地母”:道教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感恩思想
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教的万物平等思想
三、“慈心于物,仁逮昆虫”:道教的齐同慈爱思想
四、少私寡欲与适度消费
道法自然:《周易·谦卦》的生态思想
一、生态视野的谦卦
二、有关谦卦的生态信息
1.谦卦与相关的卦
2.易学家对谦卦的论述
3.谦卦的当下启示
天地之思:道教生态观的历史生成及其早期建构
一、“天灾变改”:道教对灾异现象的生态反思
二、“天人和合”:道教生态和谐观的初步建构
1.“天地和合”的生态整体性和谐思想
2.“万物和合”的生物多样性和谐思想
3.“人民和调”的社会生态和谐思想
三、“助天生物”:道教生态实践观的确立
老庄的生态伦理智慧述论
一、“道生万物”的有机整体宇宙观
二、“道法自然”、“顺物自然”的生态伦理准则
三、“从事于道”的具体措施
强秦大楚 专制而灭——中国古代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
一
二
三
四
五
近代老庄的儒学诠释
一、以儒解《老》
二、以儒解《庄》
三、近代老庄儒学化诠释的思想价值
《邱祖语录》与丘处机关系新考——兼与森由利亚先生商榷
一
二
三
四
钟会《老子注》佚文疏证
列子与道教及道的修炼
一、从《列子》看列子其人其书
二、《列子》中关于的道与道的修炼
1.深思生与死,做一个达观的人
2.人生应该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3.人与道,做一个知道的人
中国道教灵宝派祖庭研究
一、灵宝派祖庭——合皂山
二、葛玄祖师的信仰崇拜
三、灵宝派经典问世研究
四、灵宝派的历史传承
民国三十一年成都二仙庵传戒环境探析
一、深处西南,社会较稳
二、收入稳定,物力雄厚
三、官道互动,道岸同登
四、十方丛林,声名远播
禅的逍遥:俍亭净挺《漆园指通》阐微
一、由儒而禅:俍亭的庄子学术定位
二、逍遥方外:游于禅境的精神解脱
三、佛性与空性:对“齐物”的新认识
导引与神仙
一、导引源于巫觋之术
二、导引与道家的分合
三、导引因方术成为显学
四、余论
老子道学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一、“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之“道”辨
1.“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2.“道”是规律、法则和规范
3.“道”是宇宙万物之母
二、“道通天地有形外”:老子道学智慧举要
1.道生万物
2.道法自然
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弱者道之用
5.反者道之动
三、“惟道是从”:老子道学智慧的现代价值
1.道家道教“三生”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2.“道法自然”的现代启示
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当下借鉴
《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
一、本体论哲学:尊道贵德、道法自然
二、政治哲学: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三、境界与修养论:上善若水、柔弱谦下
四、方法论:抱朴守真、静观玄览
非对象化之道:再读《老子》第一章
一、“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
二、“玄之又玄”的含义
三、对象化之道与非对象化之常道
《老子》第一章:道之有与无
一、道不可道之道
二、有与无
三、思
英语世界老学的分期与特点
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基督教解读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的道家智慧寻找
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多元化解读
1.出土《老子》研究
2.哲学解读
3.社会关注
4.其他
四、结语
从楚简看早期儒道关系——以楚简《老子》、《五行》为中心展开
一、序言
二、从楚简看早期儒道关系
(一)从楚简《老子》看早期儒道关系
(二)从楚简《五行》篇与汉简《文子》看早期儒道关系
三、楚国文化特色与儒道关系
(一)楚国的历史与文化发展
(二)从楚简看早期儒道关系
四、结论
“十六字心传”与道家思想关系考
一、“十六字心传”最早源自《道经》
二、《道经》与《道德经》
三、《道经》与《道原》
四、荀子与道家
五、“十六字心传”源于道家思想
简论邓晅的《道德经辑注》对“异端”思想的批判
一、邓晅其人的相关考证
二、《道德经辑注》的主要内容
1.对方士以修命术解老的批评
2.老子与儒家的修养思想
三、余论
王道《老子亿》修身治国思想探析
一、王道及其《老子亿》
二、修身思想
三、治国思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