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敕谕,禁止砍伐森林,保护生态环境

(二)颁布敕谕,禁止砍伐森林,保护生态环境

明代皇帝在大修武当道教宫观的同时,十分重视武当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永乐十五年(1417)即将均州军民“与免科差,分派前去玄天玉虚宫等处守护山场”[24]。宣德三年(1428)圣旨云:“其洒扫人户,令用心守护山林。”[25]明代王佐修《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王佐《山志》)卷六《敕护山场》载:成化二十年(1484),宪宗为护持武当仙山的生态环境,下旨划定武当山场保护范围:“朕惟大岳太和山,乃玄帝显灵之所也。形胜蟠踞八百余里,东至冠子山,西至鸦鹕寨,南至麦场凹,北至白庙儿……继今以往,一应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毋得侮慢亵渎,砍伐侵种,生事扰害。敢有不遵朕命者,治之以法。”[26]嘉靖二十六年(1547),颁布《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迩来各处流民,潜住本山,及附籍军民,擅伐林木,起盖房屋,开挖山场,任情住种,往往触犯禁例,好生不畏法度。除有先朝明旨俱在,特此申明敕谕:凡一应附近军民诸色人等,敢有仍前肆行砍伐、住种、樵采,及有司官员敢有偏徇,故纵奸人歹行扰害的,许提督官据实奏来,重治不饶。”[27]明代设置的武当山四至界碑,保存在丹江口市白杨坪冠子山、官山麦场凹、六里坪白庙儿等地,至今依然完好。从永乐十二年(1412)至崇祯十五年(1642)共230年间,明朝皇帝把八百里武当山列为重点保护地区,不许军民人等任意进入砍伐林木。这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卓有成效的,明代巡抚都御史汪道昆(1525—1593)《太和山记》云:“……递遣中贵人、藩大夫掌其禁令,以故草木茂,鸟兽驯,其斯为地道之章,游观者之至乐也。”[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