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之“道”辨
2025年09月26日
一、“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之“道”辨
“道”,在中国古代使用极为广泛,就一般含义而言,它起初不是哲学概念。张智彦列举“道”的一般含义有6种:(1)指所行之路;(2)表示某种主张或学说;(3)指治理国家的方略;(4)具有引导、疏导的意义;(5)具有言说、谈论或讲述意义;(6)具有实行的意思[1]。周立升关注到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叶“道”字意义的演化:(1)“道”指“言说”;(2)“道”指政治原则;(3)“道”同“德”,指正义或公正;(4)“道”指通达和引导;(5)“道”指原理、法则或规律[2]。何新则说:“在汉语中,‘道’有四种语义:(1)天道;(2)道理;(3)道路;(4)言说(说道)。”[3]田文军是从名词与动词两方面认识“道”:“中国文字中,‘道’字作名词可以表示道路、方法、方位、技术、法则、本原等,作动词则可以表示取道或行走。”[4]
《老子》一书中,“道”字前后出现了73次[5],“道”在《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把“道”提升为哲学范畴始于老子,此后,“道”不仅是老子及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而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及其民族特色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作用。金岳霖指出:“每一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的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的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6]在《老子》不同的章句里,“道”的含义不尽相同。而古今以来,人们对《老子》一书中“道”范畴的诠释很多,歧异也多,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老子“道”的哲学涵义以下三端尤为后世学者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