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家与环境哲学阐释的若干思考
2025年09月26日
关于道家与环境哲学阐释的若干思考
谢扬举
近四十年来,中国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典型的标志就是国民经济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无法乐观,因为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爆发出范围广大、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中国遇到了发展和保护的冲突,不幸落入本来应该避免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怪圈中,这抵消了相当大一部分收入[1]。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增长率一度较高,需求惊人,消费膨胀,环境压力巨大,引发出种种资源悲观主义。
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工业化的质量与内涵有待提高,全社会需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控制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平稳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大道。这一时代难题,涉及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延续,不能不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具有深远意义,当然,由于社会惯性力量巨大,落实生态文明的理想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从哪里入手?笔者认为,环境恢复和保护说到底需要一场认知和价值观的革命,我们既需要科学技术的力量,也需要个体和全社会实现环保认识的突破,需要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善。中国环境保护必须要有硬措施,比如制度、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但更要有软的人文环境建设的保证,从而使得新兴的环保精神内在化,以便造就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人格,营建深度环保型社会。
中国道家文化含有深刻而丰富的亲自然的文化基因,长远而有效的环境保护需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吸收当代世界生态科学、环境哲学包括环境心理学、环境伦理学和环境美学的精华,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国人心灵的环境人文精神系统,如此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