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写经史上的《度人经》
史籍道经中所见《度人经》的传写始于唐代,由于唐代雕版印刷尚未流行,社会上传诵的道经多为写本。唐历代帝王皆尊崇道教,唐玄宗就敕命写道经分赐宫观,是玄宗朝倡行道教的重要举措。《混元圣记》卷九载唐玄宗于天宝七年(748)诏:
令内出一切道经,宜令崇玄馆即缮写,分送诸道采访使,令管内诸道转写。其官本便留采访,至郡亲劝持诵。[68]
当时崇玄馆专置经生用楷书写经,崇玄馆所写道经为范本,经过严格校定,供各地转写。唐代写经与造像成为奉道的两大功德,为道俗两界所看重。清代顾炎武《求古录》载《唐岱岳观双碑》第三层,载大周长安四年(704),长安道士邢虚应、阮孝波等奉敕于东岳岱岳观建金箓大斋,斋会期间的写经祈福,是“敬写《本际经》一部,《度人经》十卷。欲兹功德,奉福圣躬”[69]。在古代文人的观念中,认为写经是大有功德之事。唐代褚遂良书小楷《度人经》,而阎立本绘其相,成为书画史上的珍品。柳公权正书《度人经》,“字极细而筋骨遒劲可爱”[70],同样是书画史上的名篇。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书度人经后》:“余曾见柳诚悬小楷《度人经》,遒劲有致。”[71]明代陈继儒《妮古录》卷四载:
柳诚悬《度人经》,藏项司马少溪家。今授仲子希宪,后题:“翰林学士、谏议大夫、知制诰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于上都昭成观,永充供养读诵。”又一行云:“昭成观两供养经法大德三洞道士徐文杲核勘,观察友使给事郞殿中侍御史内供奉长孙公受界造。”后又一行云:“有唐开成三年岁在戊午正月十六日记。”[72]
宋代写经之风更为兴盛,宋代皇帝以书画出名,在书法艺术上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尤其宋代皇帝御书《度人经》的倡行,更促成了社会上《度人经》的传写。宋徽宗书学薛稷,自创瘦金体书法风格,其书体有铁画银钩的意蕴,小楷《度人经》、《道德经》、《阴符经》在书界知名。北宋宣和六年(1124)八月四日,又诏赐左丞范致虚《御书洞元灵宝无量度人经》二部。建中靖国元年(1101)四月十三日,宋徽宗还敕命将御书《度人经》镂版印行。1983年7月,安徽无为县虹桥乡出土《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铭》。该墓志铭载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称为胡府君的胡士宗兴建万寿寺,“出囊造《法华经》、《度人经》,揔三千秩,谓寺修设,集僧道施之,远迩嘉叹”[73]。宋代官府和民间都镂版印行《度人经》,这必然促进《度人经》在社会上的流传。宋代郭彖《睽车志》卷一亦载:“顷在青州,印施《度人经》,我尝受一轴,公颇忆否?视文书御轴取观,真曩所施也。”[74]元代程钜夫《雪楼集》卷二十五《跋子大本书度人经后》:“右《度人经》一部,冯道恭求吾儿大本为书之,刻本印施。夫道家之书,老庄不可及已。此经其要,本于大道,辞甚诡而义甚密,世俗日诵,以求福田利益。”[75]宋代雕版印刷技术产生之后,印经施舍是崇道的一大功德,刻本《度人经》在民间广为散发,致使《度人经》社会影响日增。
宋高宗靖康南渡之后,曾一度热衷书写《度人经》分赐江南道教宫观,以示对道教济世度人学说的重视。宋代陆游《洞霄宫碑》载乾道二年(1166),宋高宗巡游至余杭县大涤洞天,“亲御翰墨,书《度人经》以赐”[76]。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五《城内外诸宫观》载:“高庙脱屣万几,颐神物表,遂于乾道二年,自德寿宫行幸山中,驻跸累日,敕大官进蔬膳,御翰《度人经》以赐。”[77]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五也载乾道二年:“太上皇帝、太上皇后乘舆临幸,御书《度人经》一卷以赐。”[78]宋代邓牧《洞霄图志》卷五《陈汝和先生》载:乾道二年三月,宋高宗车驾临幸山中,道士陈希声扈从登游东西岩洞,得高宗赐御书度牒,“又书《度人经》赐焉”[79]。临安七宝山宁寿观,也收藏有宋高宗御赐《度人经》。宋代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二》载游抚州洞灵观,见“观中有仁庙时赐《度人经》一藏”[80]。因宋高宗御赐江南名山宫观《度人经》,南宋吴泳《演教堂记》就说宋高宗“曾手书《度人经》,以镇清真之场”[81]。清官修《秘殿珠林》卷十六《宋杨后书度人经一卷》载:“素绢本,小楷,书凡四十二段。欵识云‘庚午岁十一月朢日皇后妾杨氏敬书’。有杨姓之章。”[82]宋代曹勋《董太尉墓志》载南宋董仲永,因“昔岁淮甸民被兵刃,士死战阵,公书《度人经》、《金刚经》,刻五大石幢,分峙江淮间。曰草木风雨,助二经之音,亦可超度亡魂”[83]。
历史上道教宫观多绘有《度人经》像,以宫观壁画生动的神仙图像形式来宣传道教济世度人的宗旨。宋代陈思《宝刻丛编》卷五《唐题度人经变相》:“予家旧藏唐阎立本画《灵宝度人经变》,褚遂良题字,惜其岁久湮灭将失传,独字画仅可模刻,以贻好事云。”[84]宋代曹勋《重修桐柏山崇道观记》载天台山桐柏山崇道观:“又摹古石本,绘《度人经》像于壁,改造三境正殿,及命工装彩栋宇,俾之轮奂。”[85]苏州玄妙观在唐名开元宫,北宋改名天庆观,建炎中毁于兵燹。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郡守王焕重建两廊,画《灵宝度人经》变相。宋代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载天庆观:“绍兴十六年,郡守王焕重作两廊,画《灵宝度人经》变相,召画史工山林、人物、楼橹、花木各专一技者,分任其事,极其工致。”[86]玄妙观还有赵孟《度人经》石刻。宋代朱长文《墨池编》卷六载:“元赵孟
小楷《度人经》,在丹徒县学,帖后有皇庆元年号。”[87]明代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卷三《度人经》载:“元赵子昂小楷,宣德初,镇江府玄妙观道士得之土中,今在丹徒县学。经后有皇庆元年春正月九日,三教弟子赵孟
书,末有元翰林学士袁桷跋,其字又小。”[88]元代袁桷《题赵承旨度人经墨刻》载:“唐褚遂良、柳公权于道家经,多写度人,俱入神品。而少有清修博雅者刻之。今玄卿乃以其本载之琬琰,非特可广其传,而又见当时为寿之好也。”[89]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十上载南宋都城临安的都徽别馆,就是专门诵《度人经》的高雅去处,其馆匾额是宋徽宗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