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儒而禅:俍亭的庄子学术定位
佛教自印度和西域传入中土初期,借助“格义”而为中国人所接受,其格义多借老、庄之说,以佛教教义比附老、庄学说,促进了中国人对佛学的理解。当时许多精于义学的高僧和谈玄论道的名僧,都精通老庄学说,如东晋道安就通老庄之学,僧肇在发挥佛教般若学说,“每以《庄》、《老》为心要”[4]。又有名僧支遁,以《道行经》、《般若波罗蜜》意旨来阐释庄子“逍遥义”,为当时的名士所重;南朝梁沙门智棱“善《涅槃》、《净名》,尤通庄、老”[5]。魏晋南北朝玄学与佛教般若学的交融,开启了庄学研究中一支以庄解佛、以佛解庄的学术传统。
北宋时有林希逸著《庄子口义》,尝试以禅学解释庄子,明中后期则有释德清的《庄子内篇注》和释性通的《南华发覆》,都是以禅僧的身份注解庄子的名篇,一定程度上具有以佛解庄的倾向。至明末遗民之儒虽有用世之才,有用世之志,却面临着改朝换代的“不得已”,庄子的立命藏身之妙、隐居不仕的洒脱为遗儒提供了精神上的楷模,他们纷纷通过注解庄子来明“不得已”之志。但对于庄子学说的认识差别很大,众说纷纭,正如钱澄之所言:“今人于庄,道者见之谓之道,禅者见之谓之禅,精于儒者见之谓之通乎三教,此指通之所由著也。”[6]对于明朝遗儒来说,“大抵庄子以自然为宗,以不得已为用”[7],成为他们对庄子学术的普遍认识。在江南逃禅的明朝遗民中,以觉浪道盛为核心,在反清复明的共同事业和志趣相投的学术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庄学研究的学术群体,他们通过注解庄子以自况,如觉浪道盛著《庄子提正》、方以智著《药地炮庄》、俍亭净挺著《漆园指通》、屈大均作《读庄子》等,“多有新说”[8],在明末清初的庄学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明清时期的庄学注重辨析庄子思想的源流[9],明遗民学者中的觉浪道盛、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俍亭净挺、王夫之等六家解庄者,对庄子学术源流有着不同的认识[10]。逃禅遗民领袖觉浪道盛认为庄子之学是为“儒家教别外传”,提出了“庄为尧孔真孤”的“托孤说”。这对庄子学术的辨析影响很大,为其门人弟子所赞同和继承,如方以智的《药地炮庄》就力主此说。觉浪道盛以“儒门之孤”自况,反映了当时逃禅者仍寄希望于匡扶明室的拳拳爱国之心,正如道盛弟子所述的那样,“吾师所谓正孤,非直以正庄生所托尧孔之孤,实吾师藉此以正自正之孤,用正天下万世佛祖圣贤之真孤也”[11]。
在前辈觉浪道盛“托孤说”取得一片赞誉的同时,俍亭净挺却提出了庄子为“释家教外别传”之说,他在《漆园指通》自序中说:“吾取其说之近禅而为之解也”,又曰:“百家皆禅也,岂独犹龙,岂独漆吏?”他据佛教《大权经》所称的“老子为迦叶菩萨化游震旦”,故称“老聃之师为释迦”,作为老子之徒的庄子也当为释家之一支了。他又以一种宽泛的“禅”的观念,囊括了庄子的“心斋”、“坐忘”等皆为佛教禅修的方式。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其意旨和修行与老庄道家最为接近,可以说禅宗乃是道家化的佛教,禅宗自称为释迦牟尼的“教外别传”,实际上可以看做道家的“教外别传”。因此俍亭净挺站在佛教的中心立场,提出庄子为“释家教外别传”的观念是有其逻辑合理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光复大业无可奈何之际,有意淡化遗民意识而强调逍遥禅境的心态转变。
俍亭净挺之说对当时遗民领袖人物觉浪道盛的“托孤说”发出质疑,自然引起了当时追随道盛者的不满和反对。如俍亭净挺的好友、觉浪禅师的弟子钱澄之就激烈地反对庄子为“释家教外别传”的观点,钱澄之在《与俍亭禅师论庄子书》中认为:“自教外别传以后,庄子明为宗门之一支旁出,其肯承嗣柱下哉?……弟以释自释,儒自儒,庄子指无不通,而师以为独通宗门,谓之为‘释家教外别传’,故不如杖人谓之为‘儒家教外别传’教近耳。”[12]钱澄之认为庄子固为老子之徒,与儒、释都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较之于俍亭净挺“释家教外别传”,钱澄之又认同觉浪道盛的观点更能接受。在《漆园指通序》中,钱澄之又说,“今人于庄,道者见之谓之道,禅者见之谓之禅,精于儒者见之谓之通乎三教”,都是各以其立场来看待庄子,“而吾之论庄,则与俍师之解庄,其旨趣各不相谋”[13],他不认同俍亭净挺禅解庄子的学术思路,认为俍亭净挺的禅解庄子,与郭象注庄子、王弼注周易一样都是借经典自注己说,已经乖离了庄、易的本意。
与众多寄身佛门心系儒教的逃禅者相比,俍亭净挺表现出很不一样的思想历程,他由儒而禅,并且在禅的道路上走得比同伴更远,从一个不得已的逃禅者成为一个虔诚信仰的禅师。他在《答吴朴斋》一文中激烈地抨击那些全无信仰的逃禅者:“今人浮逼逼地好禅好道,全没一点真实心,不过弄虚头、趁高兴,体面生涯,他长老家亦顺口与他胡乱一上订个方外之交,彼此引重,是佛法中做名士禅,和的一个空套子,埋没了多少性灵,唐丧了多少岁月。可叹,可叹!”[14]
俍亭净挺好庄老周易,将老、庄都看做禅门祖师,有人问:“老庄荀列,一总是外道否?”师云:“释迦、老子是外道奴。”[15]他在《漆园指通》自序中说:“清凉判老庄为外道,即何取外道之言而呶呶?曰:是如来意?是祖师意耶?曰:百家皆禅也,岂独犹龙,岂独漆吏?”[16]不同意清凉禅师将老庄看做外道之学,他将庄子看做一个真正的禅者而倍加推崇。在《云溪问易序》一文中俍亭净挺推崇庐山慧远雅好道家的风范:“昔远公居庐山结莲社,与逸民道士相往来,暇则讲老庄诵周易,各从所好,余愿托远公以没世耳。”[17]俍亭净挺以禅注解庄子,正如其好友钱澄之在《漆园指通》自序中所言:“俍亭大师儒而禅者也,于庄作禅解,于解作禅语。”[18]他在自设问的《云溪问易序》一文中论己“谭老庄则扶掖恒河,比拟少室,固已彻其藩篱,合其枢轸,绝两家之异同矣”[19]。《漆园指通》一书就是他力图会通老庄道家与禅宗思想的著作。《漆园指通》一书注解庄子三十三篇,每段均有注解之语,最后以“通云”作点睛之语,皆为释言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