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第40章说:“反者道之动。”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语就是:“道的运动是循环的。”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把握“反”字涵义,车载说:“老子书说‘反’,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相反的‘反’说;第二层意思,指反复的‘反’说。前者含有对立否定的意思;后者含有返本复初的意思。老子全书的着重点,发挥对立否定的道理;但它的归结点,看重归根复命的作用。”[49]钱钟书亦说:“‘反’有两义。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二者,往反(返)之反,回反(返)也。……《老子》之‘反’融贯两义,即正、反而合。”[50]
老子认为,自然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其中一个总规律就是“反”。“在老子哲学中,讲到事物的对立面及其相反相成的作用,亦讲到循环往复的规律性”[51];“首先,‘反’字蕴涵了对立转化的规律。……其次,‘反’字蕴涵了循环运动的规律。……再次,‘反’字蕴涵了消解矛盾的方法。”[52]《老子》一书中并以大量的事例,对道的这一原理作了具体生动的说明,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髙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2章)这是讲相反相成;“物壮则老。”(第30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58章)这是讲物极必反;“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22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63章)这是讲由反入正。这种对事物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深刻辨识,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老子是中国辩证法思想的真正奠基者。
老子道学称得上是一座智慧宝库。葛荣晋眼里的道家道学就是这样一种“智慧宝库”,他说:
道学是一种以“自然无为”为核心价值、以“反者道之动”为思维方式、以构建“逍遥游”人生境界为目标的文化。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哲学智慧。道学文化具有最高的超越性和最大的包容性,道学文化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智慧宝库。[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