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道法自然”智慧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弘扬“道法自然”智慧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钱耕森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问题十分重视,报告单列一节,即“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予以专门论述。党中央大力号召我们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当作“基本国策”。特别是,“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这里所使用的“长远大计”、“基本国策”、“根本基础”的一系列重大的新的提法,给我们指明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

报告同时揭示出我们“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给我们指明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可见,“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包括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三个向度。这里已有了三个“自然”。加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这里又用了四个“自然”。一千多字的第八节,前后一共用了七个“自然”。这七个“自然”,都是指“自然界”而言的。可见,“自然界”成了生态问题的主要对象。所以,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自然界”或者简而言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

显然,报告中上述有关理念、方针、要求、措施、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论述以及整节的全面论述,无疑是我们正确认识自然与对待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强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自然”的学习与领会,我们还可以从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里汲取有益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