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三条理由是《语录》中丘处机的形象与其他文献不符。森由利亚把《邱祖语录》与《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加以对比,发现二者之间丘处机的形象有很大差别。在《北游语录》中,丘处机是谦卑的,而“《邱祖语录》中丘处机的言语甚至透出一种美化自己悟道的倾向”。因此,他认为,“《邱祖语录》中记载的丘处机言语,实际上看作崇拜丘处机的人所说的话更自然”[15]。他还专门列举了《语录》中的两段话来作为证据,第一段为:“后复得道兄丹阳马大师接引,然后归山,炼心养性,三遭魔难而不动,没于洪水而不知,虎卧于旁而不畏,初心真切,久之心空,心空性见,而大事完矣。”[16]第二段为:“西域诸方称吾为震旦活佛。”[17]以《北游语录》记载为标准,森由利亚认为,这样的话不可能出自丘处机之口,与其一惯作风不符,应该是后世丘处机崇拜者的话,并以此为理由认为《语录》非出自丘处机。事实摆在面前,不能不承认,森由利亚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可以说,他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两个文献风格的差异,但以此作为《语录》非出自丘处机的证据,却仍然值得商榷。
(一)森由利亚忽视了语录文体有特定语境。不管是《北游语录》还是《邱祖语录》,都属于语录体文献,而语录体文献都有一个特定语境,应将其放在一个特定语境中来理解,否则,就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森由利亚作为例证的以上两段话都出自《语录》第二条,因有弟子问:“北宗道法至吾师而大行,全真之盛,亘古未有,亦尚神通变化否?”[18]丘处机才讲到了以上两段话,其目的并不是自夸,而是表达“大道极平常,不作奇特想,只要心真,何事不办”[19]的观点。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弟子,无论逆境与顺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即使“三遭魔难”、“没于洪水”、“虎卧于旁”,也不能动心,即使受到帝王礼遇、被尊为帝王师、被称为“震旦活佛”,也应以平常心处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得道。然而,《北游语录》中所引丘处机的相关语句,是用于说明积功累德在修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两者语境不同,侧重点有别,风格有异合情合理。
(二)森由利亚忽视了全真道善于随机施教的特点。随机施教是全真道教授弟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早在王重阳时就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后来又被丘处机发扬光大。陈时可在《长春真人本行碑》中称丘处机“度弟子皆视其才何如?高者挈以道,其次训以功行,又其次化以罪福,罔有遗者”[20]。《长春真人规榜》中也说:“若有投庵出家者,不得擅便引进。先观道气,次看悟道。或祖上家风善恶,及自己德行浅深。高明者携之,愚蠢者抑之。”[21]可见,丘处机在教育弟子时最善于因材施教、随机点拨,他经常针对不同弟子施以不同教法。因此,他教授尹志平的方式不一定与其他弟子相同,弟子们记录下来的《语录》自然不完全一致,风格上有差异正是其因材施教的表现,因此而否定《邱祖语录》出自丘处机,证据尚嫌不足。
(三)《邱祖语录》第二条的内容基本符合史实。假如细读《语录》第二条就会发现,丘处机主要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阐发了“大道平常”的道理,这与其一惯的主张一致。《北游语录》卷一云:“尝记有人劝师父少施手段,必得当世信重,师父不顾。至于再三,劝者益甚,师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未肯一旦弃去。”[22]丘处机为人处事一向平实,很少通过显示神通来吸引信众,所以这一条记载完全符合丘处机的作风,与其形象并无冲突之处。况且,《语录》第二条的内容基本符合史实,并无虚妄不实之处。丘处机在磻溪、龙门苦修的经历,《盘山语录》[23]和《真仙直指语录》卷下《清和尹真人语》[24]都有详细记载,虽然语句上与《邱祖语录》有差异,但反映的事实却无大的出入。丘处机自述受到帝王、官员和士庶尊宠时说道:“西域诸方称吾为震旦活佛,声教所及,要荒无问,自古全真之盛,未有及此,此岂有所作为乎?不过性海中一点浮沤耳。”[25]森由利亚怀疑“西域诸方称吾为震旦活佛”有自夸之嫌。但细细品味这段话,语言较为自然平实,并没有刻意吹嘘的痕迹。而且,其所有叙述皆为实情,并没有夸大其辞。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丘处机西行觐见路上,每到一处便受到王官、士庶、僧道数百人的列队欢迎,其当时受尊崇的状况可见一斑。而且他还在诗中自比为老子[26],把自己的西行觐见与老子化胡相比拟[27]。这并非丘处机狂妄自大,而是时人的共识,成吉思汗在圣旨中也把其西行比喻为“达磨东迈”、“老氏西行”[28]。可见,不管是丘处机自己,还是上自帝王下至士庶,都对西行有极高的评价和期待。虽然目前仍不能证明丘处机是否真的说过“西域诸方称吾为震旦活佛”这样的话,但以其当时受尊宠的程度来看,被西域诸方称为“震旦活佛”并不是没有可能。
以上三点表明,《语录》第二条并无浮夸不实之处,其之所以与《北游语录》风格有异,实为语录体的境遇性所致,不能以此作为《语录》非出自丘处机的证据。退一步说,即使真如森由利亚所言,丘处机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但也不能证明《语录》晚出,只能说《语录》在编纂过程中有可能经过了后世全真道弟子的技术性处理,从而加进了一些尊宠祖师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