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宇宙万物之母
《老子》第25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汉河上公注曰:“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19]第52章云:“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汉河上公注曰:“始有,道也。道为天下万物之母。”[20]
道是宇宙万物之母,即道具有万物本原的意义,是老子哲学中“道”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这类老子之道还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1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4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车载《论老子》说:“‘谷神’,是‘道’的写状;不死,就道的永恒性说。‘谷神不死’,是指‘常道’。牝,就能够生物的东西说;玄,就总的方面说,共同的方面说,统一的方面说;玄牝,是指一切事物总的产生的地方。”[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51章)在这些章节中,老子认为“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而且天地万物都是由它派生的,“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即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老子的“道”作为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高亨名为“宇宙之母力”。他说:“老子所谓道,验《道德经》所说,道家之徒所论,其理至玄,其解至难。今反玄为朴,反难为易,而予以定义曰:道者,宇宙之母力也。”又说:“道既有生育天地万物之本能,而又为无形无质无声之虚体,而又为循环运行万古不息之长动者,非一种力而何哉!余故曰:道者,宇宙之母力也。”[22]
更有学者视“道”为“生命力”。方尔加说:“许多人把‘道’解读为规律、法则,这大错特错。从(老子)对‘道’的形容描绘中我们体会出:‘道’就是生命力。”“道”是生命力,而且是最强大的生命力。为何这样说呢?他给出了5点论据:“道”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道”是内在的最原始的驱动力;“道”不凝固僵化;道借用无穷的力量;道具有最大的包容性[23]。
上述所揭老子“道”三义,仅是古今中外学者解析“道”之含义中代表性的说法,可窥老子道论、道学之一斑。《老子》第81章占1/3多的章节在论道[24],这一点在荆门郭店楚简本《老子》中也得到了证明,郭店简本“《老子(丙)》……都与‘道’和辩证法有关,同属于宇宙论一类的主题”[25]。
《老子》第81章中对“道”展开论述的内容如此丰富,加之其富有诗意同时简洁古奥的语言,使后世学者的解释也言异义殊。正如有论者所言:“中国历代学者对道之结论是:本原、元神、法则、唯物、唯心的、反动的、虚无渺茫、乌托邦、精神的、物质的、哲学核心、太一、玄学、心斋、生忘……而西方说道是:禅、梵、奴斯、天神、基本粒子、上帝、宇宙精神……”道之各论其是,难得共识,以至于该学者不得不无奈地说:“道其意大而深,无法用文字表述道之意。”[26]道既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上存在,是不能依知觉去证验,也不能用言语去称说,所以《道德经》开宗明义地说:“道可道,非常道。”正如台湾学者余培林所言:“我们虽很不得已地把它解析一番,也难以清清楚楚地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并且还恐怕愈解析,离题愈远呢!因此,对道真正的体认,还在于个人的心领神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