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老子》研究

1.出土《老子》研究

出土《老子》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英语世界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1973年,帛书《老子》出土引发了英语世界的《老子》研究热,1993年中国湖北郭店出土了一种年代更早的竹简《老子》,更是推进了英语世界老学的发展。不少学者基于新出土的材料重新翻译《老子》,并依照出土新材料对老子相关的问题展开探讨。可以说,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对研究《老子》的热情从未消减。

韩禄伯对郭店《老子》及马王堆帛书《老子》均有翻译和研究,在英语世界有较大的影响。1989年,韩禄伯推出了《老子德道经:新出马王堆本的注译与评论》,此书从出版至1993年,在欧美诸国连出七版。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这样评价韩氏的《老子德道经》:“韩禄伯教授的新著,于普通读者有两大长处:一是他简洁地说明了《老子》这部著名经典的最新的文本发现。韩氏译本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的精到与简明……(韩先生)推出的译本,对每一句中的术语都有相当合理的解释,而这些术语对于某些译者来说,似乎是无法理喻和晦涩难解的。”[17]2000年,根据郭店新出土的材料,韩禄伯又重新翻译了《老子》,书名为Lao Tsze's Tao Te Ching:a translation of the startling new documents found at Guodian。书中,韩禄伯教授不仅对郭店竹简《老子》的墓葬情况、年代、郭店竹简以及郭店《老子》甲、乙、丙组进行了介绍,而且还特别对郭店《老子》的分章符号和章节划分作了仔细研究。在此基础上,韩禄伯对郭店《老子》进行了翻译和注释,并对郭店《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另据陈才智记载,“马王堆”英译本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刘殿爵(D.C.Lau)《老子:〈道德经〉》,此书的第一部分对作者1963年依据流传本的译本做了少量的修订,第二部分是两种马王堆帛书和合本的译本。艾兰(Sarah Allen)参考刘殿爵译本,还撰有《老子〈道德经〉导言:据马王堆本翻译》。梅维恒(Victor H.Mair)《〈道德经〉:德与道之经典》。根据马王堆帛书撰写的硕士论文有德里克·赫福斯(Derek D.Herforth)的《马王堆帛书〈老子〉哲学研究二题》。鲍则岳(William G.Boltz)则撰有《从马王堆帛书看〈老子想尔注〉在宗教学和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文本批评和马王堆〈老子〉》、《王弼和河上公所没见过的〈老子〉文本》[18]。因本文有专门章节对出土《老子》研究作详细探讨,在此仅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