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之镜——西方道家与生态研究简介

他者之镜——西方道家与生态研究简介

陈 霞

一般说来,破坏环境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一定的信仰有关,并被它们支撑。人们如果要改变其行为,就应该先改变其观念。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地球的认识,也加强了对人类自身知识体系的认识。在这种情形下,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将传统宗教和文化绿色化的浪潮。在此浪潮中,道家道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西方作者一般使用Daoism来表示道家和道教,但有时为了区别又采取了一些限定,如有的学者使用classical Daoism(古典道教,即老庄)和medieval Daoism(中世纪道教)。在介绍他们的观点时,我根据上下文分析具体含义,在遇到classical Daoism时,译成道家,而遇到medieval Daoism时,则译成道教。在没有限定的情况下,我一般把Daoism译成道教。道家道教在宗教绿色化浪潮中受到了西方有识之士的特别青睐。挪威哲学家奈斯(Arne Naess)甚至称环保先驱者缪尔(John Muir)是一位道家[1]。国外的道家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有的学者认为道家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观念性资源,能修正、调整和丰富深生态学理论;也有学者提醒深生态学在借鉴道家时,应把它与整体的中国文化结合,并应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深入对道教思想的挖掘;也有学者出于对文化移植作用的思考、对东方文化影响的担忧、对中国环境现状的不容乐观等因素而对道家的可能贡献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