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城市更新与日照实践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开发区更新策略探索——以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念规划为例

1 引言

2 “城市双修”概念解读

2.1 概念内涵

2.2 概念延伸

3 城市开发区更新与“城市双修”

3.1 现阶段城市开发区空间特征

3.2 “城市双修”对于开发区更新的意义

4 基于“城市双修”的开发区更新策略

4.1 保育生态格局

4.2 优化功能布局

4.3 发展低碳交通

4.4 分级设施配置

4.5 体现城市特色

5 日照市经开区城市更新规划实践

5.1 项目背景

5.2 布局结构更新

5.3 公共服务设施更新

5.4 交通体系更新

5.5 城市风貌更新

6 结语

基于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过程的旧城更新策略研究——以日照市岚山区城中村改造为例

1 引言

2 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过程的含义

3 日照市岚山区城中村概况

4 村民与市民生活差距分析

5 村民市民化意愿

6 村民市民化推进策略

6.1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缩小生活环境差距

6.2 保障村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6.3 促进社会保障均等化

6.4 推进撤村改居,共享社区服务

7 结语

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活力体系构建策略研究——以日照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为例

1 引言

2 主城区现状问题剖析

2.1 城市功能结构不完善,“城产融合”不足

2.2 面临尴尬的园林城市,山海格局不明晰,开放空间不足

2.3 城市文化、地标建筑缺失,城市形象、风貌有待提高

2.4 城中村量大面广,缺少整体发展思路

2.5 新兴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城市活力不足

3 “城市双修”要求下的城市活力体系构建思路

3.1 相关概念

3.2 活力体系构建

4 日照市城市更新策略

4.1 目标导向

4.2 打造功能多元的活力之城

4.3 打造空间魅力丰富的景观之城

4.4 打造宜居宜业的气质之城

4.5 打造引擎项目带动的魅力之城

5 结语

非历史性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日照市石臼老街为例

1 引言

2 非历史性街区的概念

3 非历史性街区更新的意义

4 石臼老街历史与现状

4.1 历史沿革

4.2 空间结构

4.3 道路系统

4.4 景观绿化

4.5 建筑质量与形态

4.5 生活情境

5 更新策略

5.1 文化回归,传承城市文脉

5.2 功能复合,激发核心动力

5.3 道路梳理,保证内外交通

5.4 延续肌理,优化空间结构

5.5 保护建筑风貌,维护时间代序感

6 结语

基于城市更新下的农贸市场规划布局探讨——以日照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布点规划为例

1 引言

2 农贸市场的准公共性

3 农贸市场实例

4 农贸市场布局要求与布局模式

4.1 农贸市场布局要求

4.2 农贸市场布局模式

4.3 GIS分析日照主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布局

5 农贸市场设置标准

5.1 农贸市场服务半径

5.2 农贸市场规模标准

6 日照市主城区农贸市场规划

6.1 立足日照市主城区实际,确定农贸市场规划布局

6.2 日照市主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内容

7 结语

城市更新背景下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的思路与方法——以日照市为例

1 背景

2 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的理论依据

2.1 生态基础设施理论

2.2 生态承载力理论

2.3 “碳氧平衡法”原理

2.4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

3 生态空间现状及分析

3.1 生态空间格局

3.2 自然资源

3.3 生态空间综合评价

4 生态控制线的划定

4.1 划定的原则

4.2 空间布局

5 对策与措施

基于生态韧性理论的城市山体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日照市卧龙山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为例

1 引言

2 相关概述

2.1 生态韧性

2.2 城市山体

2.3 城市更新

3 城市山体现状及韧性需求

3.1 城市山体利用方式

3.2 城市山体存在的问题

3.3 山体保护与利用的韧性需求

4 山体保护与利用策略

4.1 保护生态基底

4.2 开发山体资源

4.3 强化生态韧性

5 日照卧龙山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案例

5.1 卧龙山山体现状

5.2 卧龙山山体开发与保护模式

6 结语

城市更新背景下日照大学城后勤社会化实施问题与规划应对——以学生生活区改造为例

1 引言

2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施概况(起始、成效与相应问题)

3 日照大学城后勤社会化规划实施问题

3.1 日照大学城发展历程

3.2 日照大学城现状分析

3.3 日照大学城后勤社会化实施问题

4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大学城后勤社会化规划应对

4.1 完善交通体系,缓解生活区交通混乱

4.2 生活区整体布局更新,实现功能分区

4.3 生活区建筑更新改造

5 结语

现阶段中小城市停车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1 停车设施基本概念解析

2 日照市停车现状分析

3 结语

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以日照市为例

1 引言

2 中小城市轨道交通适用性分析

2.1 轨道制式介绍

2.2 中小城市发展特点

3 日照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轨道交通必要性分析

3.1 日照市城市机动化出行的特点

3.2 公共交通瓶颈分析

3.3 日照市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分析

4 日照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

4.1 轨道交通制式选择

4.2 轨道线网形式分析

4.3 近期发展中运量公交系统,服务不同层次的快速出行需求

4.4 强化轨道交通走廊建设,同步引导周边用地开发

5 结语

第二编 城市更新理论与方法

新常态背景下武汉市“十三五”城市更新路径与方法研究

1 引言

2 武汉市城市更新工作的回顾

2.1 城市更新的概念

2.2 武汉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成效

2.3 武汉市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3 武汉市“十三五”时期城市更新工作思路

3.1 其他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经验

3.2 武汉市“十三五”时期城市更新改造思路

4 武汉市“十三五”时期城市更新工作重点

4.1 建立“十三五”城市更新改造动态项目库

4.2 加大产业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空间布局

4.3 整体推进城市重点功能区体系建设

4.4 配合“城建跨越”工程实现联动推进

4.5 细分更新改造类型,分类推进

4.6 加强城市生态及民生改造力度

4.7 完善更新改造工作机制及政策

5 结语

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1 引言

2 研究理论与问题

3 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因素识别与分析

3.1 数据及变量描述

4 结论与建议

基于“碎片—网络”层次的佛山城市更新方法探寻

1 引言

2 佛山市城市更新的层次

3 各个维度下城市更新的方法

3.1 旧城镇维度

3.2 旧厂房维度

3.3 旧村庄维度

4 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再造与旧城更新结合模式初探——以成都少城创意空间为例

1 背景:城市更新由“大”转“小”

2 文化导向的城市社区更新策略

3 成都少城文创空间案例剖析

4 文创产业与社区空间交融对城市设计的启示

基于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形势下的城乡可持续发展探讨

1 引言

2 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

3 新时期城乡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

3.2 新常态下城乡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3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思变的策略

4 结语

我国屋顶绿化研究现状综述

1 引言

2 屋顶绿化定义及其分类

3 植物选择研究

4 基质筛选

5 节能隔热研究

5.1 节约建筑能耗

5.2 节约建筑资源

6 生态效应研究

6.1 净化空气

6.2 蓄水储水

6.3 隔音减噪

7 推广政策的发展

7.1 强制性政策

7.2 鼓励性政策

7.3 技术支持

8 问题与展望

城市交通碳排放权交易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1 交通碳排放权交易的概述

2 研究现状

3 碳排放权交易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4 鼓励出行方式改变的交通政策

5 结语

基于风环境综合评估下的沈阳市通风廊道构建策略研究

1 引言

2 概念界定

2.1 通风廊道的定义

2.2 通风廊道组成

3 风环境气候功能评估

3.1 城市风环境基础研究

3.2 “热岛效应”分析

3.3 空气质量分析

3.4 风流通潜力评价

4 风环境气候综合评价——潜在通风廊道

5 通风系统空间布局构想

5.1 区域通风系统总体空间布局

5.2 城市通风系统总体空间布局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地域性视角下铁路遗产地铁路遗产的保护更新方法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铁路遗产

1.2 铁路遗产地

2 铁路遗产保护更新的理论基础

2.1 线性文化遗产

2.2 遗产廊道

2.3 小结

3 构建遗产系统的保护格局

3.1 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3.2 遗产系统的层级性保护

3.3 遗产系统的保护更新模式

3.4 遗产系统保护更新的地域性表达

3.5 单体铁路遗产要素保护更新的地域性表达方法

4 结论

第三编 城市更新实践与实施

产业空间更新规划方法探索——以杭州市祥符东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1 引言

2 实证研究:杭州市祥符东单元控规

2.1 现状概况

2.2 规划思考

2.3 规划方法探索

3 启示与思考

“城市双修”视角下滨水区更新实践

1 引言

2 “城市双修”与滨水区

3 滨水区发展特征与启示

3.1 滨水区发展规律研究

3.2 成都滨河区发展价值取向判别

3.3 现状问题

4 “城市双修”视角下滨水区规划策略

4.1 积极塑造特色风貌

4.2 全力提升城市功能

4.3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4.4 实施保障

5 结语

徐州市黄河故道“城市双修”规划实践

1 概念

1.1 城市双修

1.2 滨水区

2 城郊滨水区特征

2.1 自然生态性

2.2 生态敏感性

2.3 公共开放性

2.4 城镇特征性

3 城郊滨水区“城市双修”建设内涵

3.1 确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3.2 正视土地功能,统筹空间结构

3.3 注重环境协调,景观可持续发展

3.4 尊重地域文化,提升城镇特色

4 徐州市黄河故道规划实践

4.1 生态修复

4.2 城市修补

5 结语

文化消费新趋势下城市剧院(场)规划设计的创新与探索——以武汉“知音号”为例

1 文化消费新趋势下城市休闲产品发展诉求

2 城市剧院(场)产业发展机遇与困境

3 武汉“知音号”案例分析

3.1 “知音号”项目概况

3.2 “知音号”空间布局规划

3.3 “知音号”规划设计的创新与探索

4 结语

城市有机更新下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践

1 引言

2 整体研究

2.1 治理范围的界定

2.2 主要问题

2.3 治理目标

2.4 规划原则

3 治理通则

3.1 环境卫生治理

3.2 建筑环境整治

3.3 山体河流保护

3.4 市政交通设施治理

3.5 绿化美化

4 推进实施策略及治理方式导引

4.1 实施策略

4.2 治理方式导引

从城市特质出发提升建筑风貌——以咸阳市为例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 咸阳市现状建筑风貌调查与评价

3.1 建筑风貌总体印象

3.2 现状建筑风貌评价

4 咸阳市自身特质识别

4.1 咸阳的前世

4.2 咸阳的今生

4.3 咸阳的未来

4.4 自身特质

5 咸阳市建筑风貌定位

5.1 秦风秦韵

5.2 明清民风

5.3 现代大气

5.4 多元并举

6 咸阳市建筑风貌分区划定

6.1 以现代风貌为背景

6.2 以新秦风貌为亮点

6.3 以明清风貌为点缀

7 咸阳市不同风格建筑语言分析

7.1 新秦风格建筑语言分析

7.2 明清风格建筑语言分析

7.3 现代风格建筑语言分析

8 建筑立面控制引导的方法

9 结语

传统市场的更新策略分析——以厦门第八市场改造为例

1 厦门9个市场的基本情况

2 厦门旧城区近代城市发展

2.1 道路

2.2 码头

2.3 骑楼街区、小吃餐饮业

2.4 厦门旧城区发展现状

3 国外传统市场和城市发展相结合案例

4 厦门岛传统市场的未来发展——第八市场改造设想

4.1 项目选址及设计

4.2 基地调研

4.3 设计概念

4.4 设计分析

5 总结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理念探究——以宁波市莲街桥改造为例

1 历史街区改造的背景及内涵

2 历史街区改造的相关理论

2.1 有机疏散理论

2.2 有机更新理论

2.3 城市活力论

3 案例研究:宁波市莲街桥的改造重生

3.1 项目简介

3.2 改造途径

3.3 改造成效

4 历史街区改造策略及反思

4.1 城市文脉的新旧延展

4.2 城市风貌的新旧协同

4.3 城市艺术的协调统一

山地“海绵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探索——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 引言

2 山地“海绵城市”规划基础条件分析

2.1 山地城市的基本特征

2.2 山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劣势

2.3 山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优势

2.4 重庆黔江区“海绵城市”规划基础特性分析

3 黔江区生态海绵空间格局

4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建议

4.1 总体目标

4.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论证

4.3 规划指标

5 海绵分区规划指引

5.1 海绵流域排水分区

5.2 山地立体海绵规划策略

6 结论和展望

第四编 城市更新与旅游发展

推进沿黄古都旅游带建设研究

1 引言

2 沿黄古都旅游带的界定及意义

2.1 沿黄古都旅游带的范围

2.2 探知真实中国的作用

3 构建沿黄古都旅游带的有利条件

3.1 构建古都旅游带的基础

3.2 典型省(区)的古都游概说

4 构建沿黄古都旅游带的技术路线

4.1 建设各具特色的古都型单体城市

4.2 用现代交通为沿黄古都旅游提供支撑

5 结语

宜居宜业宜游之新城——日照城市更新与“旅游富市”策略结合模式探析

1 城市更新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1 城市更新的定义

1.2 城市更新发展趋势

1.3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更新运动及存在的问题

2 综述欧美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城市更新经验

2.1 欧美国家的城市更新运动

2.2 中国台湾的城市更新运动

2.3 小结

3 以长三角城市绍兴为例,探析依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展开的城市更新

3.1 绍兴地域性特色

3.2 通过案例项目探索注重地域性特色的城市更新方式

3.3 小结

4 日照城市更新与“旅游富市”策略结合的模式探析

4.1 日照旅游资源优势

4.2 日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如何进行城市更新,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5 结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罗湖区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研究

1 引言

2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背景

3 国内旅游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

3.2 将门票作为景区主要收入的做法导致旅游支出增加,限制了旅游的积极性

3.3 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出游时间过分集中造成旅游产品短期内的集中供应不足

4 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产业结构及产品体系提升策略

4.1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通过共享理念拓宽旅游供给渠道,鼓励市场个体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或服务

4.3 以机制激活供给主体,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更显著

4.4 优化旅游产品要素配置,通过共享经济实现供给与多样化需求的高效链接,提高供给质量

4.5 有效整合线下资源增加新的供给,降低供给成本,供给更有效率

4.6 以制度调节供需关系,通过增加长假鼓励长线旅游

5 罗湖区创新旅游业态、消费空间提升研究

5.1 罗湖区发展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的意义

5.2 罗湖区发展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条件分析

5.3 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空间开发布局研究

5.4 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物打造

5.5 罗湖区创新旅游业态研究

5.6 消费空间优化提升研究

5.7 罗湖区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提升实施路径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基本思路

3 现状梳理与评估

3.1 实施成效

3.2 现状问题与困境

4 研究目标

5 专题研究

5.1 调整优化空间布局

5.2 历史遗存保护与利用

5.3 完善设施建设

5.4 政策研究

6 结语

基于HUL的历史村落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以花楸村旅游开发研究为例

1 引言

2 我国历史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进展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花楸村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3.2 花楸村旅游资源评价

3.3 花楸村整体评价与旅游定位

4 旅游模式与措施

4.1 保护原则

4.2 保护模式及措施

5 旅游开发

5.1 基于HUL的历史村落整体风貌营造

5.2 基于HUL的村落整体景观打造

5.3 名村历史文化展示路线打造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