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道路

2.1 道路

1920年的市区改造最先从道路入手,在经过对整个市区路网分析后,决定先从两条道路入手,一条为市区内的开元路(第八市场所在地),另一条为市区的对外通道——厦禾路(第二市场所在地)。1925年,厦门市政督办公署着手计划拆除城垣,填筑瓮菜河新区,包括西门经傅膺墓至瓮菜河(即思明东路,瓮菜河附近为第五市场所在地),司令部口经南门桥亭至瓮菜河(即中华路和中山路一段),浮屿角至瓮菜河(即思明北路)等三线。与近代以前厦门岛旧城区狭窄曲折、自然形成的“蜘蛛网”式道路相比,新的马路在原有街巷的基础上进行拆除或扩建,厦门岛内开始呈现近代城市空间的面貌。

这个时期,厦门岛城区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见图3)。除了使岛内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之外,其建成后的商业价值对厦门城区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进出港的厦门货物,通过鹭江码头和通往府邸的筼筜港码头串在一起,一条开元路把两个最繁忙的水陆商圈连接在一起,也体现当年商界巨擘的智慧。

图3 厦门道路演变图(1920~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