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治理方式导引

4.2 治理方式导引

针对铁路沿线不同区域和不同问题,笔者从城区范围和外围地区两类区域,提出相应的地块治理方式导引。

城区范围:

(1)保留提升类——整体环境较好,近期新建地区,未来需保留的地块。

处置要点:将个别需要整治的内容整治到位,并明确责任主体,形成定期形象维护机制,设置周期考核和定期巡查制度,通过有效的城市管理手段维护好、管理好。

重点范围:原则上对铁路围挡外100~150米的保留提升类地块进行筛查整治,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2)综合整治类——整体环境较差,未来需保留的地块,需进行综合整治的地块。

处置要点:按照治理通则,包括环境卫生治理、建筑环境整治、山体河流保护、市政交通设施治理、绿化美化5大类。

重点范围:原则对铁路围挡外150~200米的综合整治类地块进行整治,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3)综合改造类——整体环境较差,未来需拆除进行整体改造的地块,如棚户区、城中村地块。

已列入2017年改造计划的地块,加快推进更新改造,近期不采取整治措施。

列入未来3~5年计划的改造地块以及未来需结合项目进行整体改造的地块,可结合重要节点的打造先行实施,亦可通过较经济的手段对沿铁路可视面进行遮挡和简单修饰,待项目时机成熟时实施改造。

已批未建的地块,应尽快推进已批项目的落地实施,提升沿线景观形象。近期可以利用围挡、绿色植物等形式对沿铁路可视面进行围挡。

重点范围:重点对铁路围挡外视线可及范围内的界面进行整治,原则上不少于沿铁路一个地块或铁路围挡外100米以内,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外围地区范围:

(1)农田地区——现状为农林用地,无城市建设区域。

需对视线可及范围进行绿化,沿铁路可以种植防护林和灌木,外围地区以园林苗圃为主,避免土地荒露。对于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结合具体项目进行整体改造。

(2)村庄建成区——现状为村庄村居用地或村庄建设用地。

沿铁路可以种植乔木和灌木等绿化进行遮挡,对视线界面的村居建筑进行修整,外围地区以各类绿化为主,避免土地裸露,未来可结合村庄改造一并实施改造。

[参考文献]

[1]柯尧.铁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成国涛.铁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

[3]关琳琳.铁路沿线的景观设计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余竹.成都市域铁路景观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5]孙来忠.兰州新区规划中突出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许轶群,硕士,工程师,现任职于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巍,硕士,工程师,现任职于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