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日照大学城发展历程

3.1 日照大学城发展历程

日照大学城占地面积共13.91平方千米,从先前的大片农村发展到如今的科教中心,是日照市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见图1)。

3.1.1 发展初期阶段(2001~2006年)

日照市的高等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在“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加快争引大学步伐,2001年4月,日照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争引大学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日照大学城于同年11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次年,大学城的内部管理体制逐渐完善,并着力完成园区内主要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启动科技大厦和中心服务区的建设,为引导大学城建设做好基础。到2004年底,园内在校大学生已近1万人。

图1 日照大学城发展历程图

3.1.2 快速发展期(2006~2011年)

这一时期大力发挥大学城管理服务职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大力招引高校和科技团体入园提供土地、资金及高校后勤管理等多方面的保障。

据统计,到2008年底,日照大学城已完成投资27亿元,竣工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已有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7所大学校园,其中6所已招生开学,有教授、副教授1 000多名,在校生达5.5万人。同时,积极推进与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英国华威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清华大学海诺科技孵化中心、中国留美管理学会海外留学人员研发中心等科技研发项目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日照研发基地已落地建设。

随着高校快速建设、园区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改革和高校经济的带动作用,园区内村居改造工作也水涨船高。除高校建设项目外,园区内村居改造项目和部分房地产项目逐渐增多。

3.1.3 发展平缓期(2011~2016年)

经过快速发展之后的日照大学城,加快发展再创业,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园区中心公园“三园”建设。在产业兴园、功能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校地合作共建、优化园区环境、体制机制创新等6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由“高教园区”向“科教文化创新型园区”转变。

到2015年,已有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日照高级技工学校和日照海事专修学院等9所学校入园,在校大学生6.21万人,累计完成教育科研项目建设投资40亿元,竣工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院校体系,实现了日照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同年,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被撤销,高校管理工作由市委高校工作委员会负责,区域内相当一部分范围划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城发展建设进入稳定平缓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