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设计分析
4.4.1 街区现状
鱼市现阶段剖面形式基本上为两侧是房屋,中间是市场的形式,两侧房屋多为三层或者两层,一般存在居民为了增大使用空间而加盖的现象,屋顶也存在坡屋顶与平屋顶两种形式。随着鱼市向街区内部过度,楼层的层高并没有减少,但是繁华喧闹程度却明显降低,房屋与房屋之间缝隙狭窄,采光条件并不好(见图14)。
图14 街区断面现状示意图
4.4.2 改造计划
在两部分建筑中植入绿化,同时提供屋顶平台给居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活化社区氛围。建筑之间采用绿化、架空等手段间隔,提供休闲屋顶平台。为保证一定的居民居住空间,加高建筑层数,同时保证平台和绿化。对于需要较大建筑密度的区域,将建筑建成3层高,以提供较多居住空间,同时为了弥补休闲空间,加大绿化面积。提供广场作为居民的活动空间,成为整个街区的焦点(见图15)。
图15 建筑植入绿化示意图
4.4.3 改造初步成果及分析
鱼市的复兴与老城区的重塑,本规划的设计旨在为传统的商业空间营造独特的空间体验。通过对原本密集的商业和民居建筑群落的改造和重建,在老城区中呈现出绿色景观商业街区,为居民提供购物、娱乐以及其他日常休闲活动所需的场所。
(1)功能分布。
本设计通过对不同功能进行纵向划分,形成了商业、居住、公共活动等功能并存的商业街区。其中,居住功能主要集中在3层以上,公共活动主要在2层以下,商业功能在每一层均有分布,部分商业与公共活动部分相互穿插,形成闹中取静的有机统一(见图16)。
图16 功能分布示意图
(2)空间设计。
亚热带地区的骑楼、退台等空间形式构成了本地特有的空间特性。在空间的设计上,以商业空间、活动空间、居住空间、景观空间以及一些开放性空间为主,并且相互渗透、融合,在水平方向上有延伸的趋势。退台能够使上下两层产生交流和互动,让传统的商业空间焕发生机(见图17)。
图17 空间设计效果图
(3)休闲及景观绿化。
在这部分主要给居民设计一些休闲服务设施和绿化景观。如图18所示,1层室内为休闲娱乐功能,居民可以过来停留休息、就餐和喝茶聊天等。室外还设计了一些绿化景观,解决了片区在该方面的缺失。2层室外有较大的活动平台,上面布置有一些桌椅、绿化小品,供老年人在此休闲娱乐,如棋牌、泡茶和聊天等。2层以上的室内都保留建筑原有的居住功能。立面上做凹凸处理,内部是小庭院用来作为停留空间,里面有较好的空间关系。建筑顶部还设计了几个遮阳板,除了用来遮阳之外,上面还会贴着太阳能板,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图18 改造设计图
由于鱼市比较热闹,人流较多,同时也带来一些噪声和一些海鲜的气味,会影响到内部街区。因此,在鱼市和内部街区之间需要一个缓冲的空间,可以让前来购物的人群在鱼市里有地方停下来休息。缓冲空间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存在,如公园。公园的出入口可以从鱼市直接通往内部街区,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下棋和锻炼身体的场所。
(4)区域连接及节点。
这部分是每个区域的连接点,把鱼市、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和居住区都连在一起。因此,把它设计为能让人停留的一个缓冲空间。鱼市是传统古老的商业街,每天会有不少的游客前来游玩,因此这部分主要是给游客提供一些休闲、娱乐空间。室外有较高的观景台,能让游客上去观赏整片区的风景,也可以看到当地的几个主要建筑。2层的功能主要是给游客提供一些休闲和餐饮服务。室外有一片能停留休息的大平台,周边还有布置一些绿化景观。1层还是保留原有的商业店铺(见图19)。
图19 改造设计图
4.4.4 流线与空间关系
流线与空间关系见图20至图25。
图20 景观与流线示意图(一)
图21 空间关系示意图(一)
图22 景观与流线示意图(二)
图23 空间关系示意图(二)
图24 景观与流线示意图(三)
图25 空间关系示意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