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保护建筑风貌,维护时间代序感

5.5 保护建筑风貌,维护时间代序感

城市空间需要完整的历史维度。真正的历史保护,不是一味追溯到某个历史时间点而将现实抹杀,而是对老街时间代序感的维系。石臼老街混杂的街区现状,成就了城市在时间上的完整性和空间上的有机性。与此同时,若对整个街区采取全面保护,又必然会使老街处在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又极为可惜的“鸡肋式”尴尬之中。因此,规划在对各个时期建筑均有所保留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更新措施(见表1)。

对于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实行“修旧如旧”,按照原貌对建筑进行修复。在保证立面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提高建筑质量。对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对不协调的部分建筑进行拆除,对建筑立面、结构进行修缮,在保证建筑整体年代基调不变的基础上,局部添加当代特征。对于90年代的公共建筑,拆除质量较差的部分,对缺乏特色的立面进行改造整治,将建筑功能进行置换。而建于90年代及以后的民居和小型厂房,由于价值不大,对风貌的负面影响却较大,规划进行了全面的拆除。对于新建建筑,极力反对采用简单或纯粹的仿古老建筑的做法,而是在体量、高度、布局、风格与老建筑协调的同时,采用现代建筑语言,体现时代的真实性。

表1 各地块各类建筑面积统计

此外,规划还对老街周边建筑,尤其是多层住宅的改造提出了引导意见,从而使老街更有机地向城市空间过渡,如将周边住宅的屋顶改为与老街民居相似的坡屋顶,材质使用红瓦或灰瓦;墙身材质更换为更具传统特色的青砖、石材和木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