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旧城镇维度
佛山位于我国广东省中部、珠三角腹地,“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国务院审批通过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岭南文化气息浓厚,城市特色鲜明。城市里散落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传承佛山历史记忆最重要的载体。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古建筑群日渐衰败破旧,旧城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市政设施及公共设施日渐败落,历史建筑群正成片被推倒改造,历史记忆也成块消失在历史地图上。保护迫在眉睫!
保护是基础的思想应贯彻于城市规划整个过程,新建建筑的存在必须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前提。但开发亦是现实,不能面对一堆残垣坚持守护。权衡度量、和谐共存才是城市的生存之道。在历史遗存众多的老城,在保护的基础上谈开发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在旧城镇维度,对于改造本身为历史遗存或在历史遗存周边进行改造,可以采用“旧瓶装新酒”及“低影响开发”的方法。下面分别以岭南新天地及梁园周边地块改造为例。
3.1.1 旧瓶装新酒——对历史地块、街区本身的更新
佛山东华里曾是名门望族、达官显贵聚居之地,时过境迁,百年后的东华里早已没有往日的繁华,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老屋。
设计师们运用现代化的改造手法对街区进行改造,创造适合现代人游憩的公共开敞空间,并运用适宜尺度的街巷将其串联。通过岭南建筑语言使佛山的历史建筑特色得以传承与发扬。新改造的东华里街区集合商业、休憩、观赏等不同功能,伴以佛山粤剧、武术、剪纸等文化载体,赋予了片区新的生命力。如今仍可在东华里闸门前看到道光年间的石刻,街道两旁的宅第还是清代的模样,保留着它们原有的趟栊门、满洲窗、水磨青砖、石瓦古巷,只是不再破旧。龙塘诗社、简氏别墅、李众胜堂药铺、文会里嫁娶屋等一众文物古建还静静地在那里,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见图1至图3)。
图1 俯视岭南天地
图2 锅耳墙
图3 开敞空间
时光倒流,现代的生活模式、生活节奏、生活内容在青砖绿瓦下各自安好且韵味悠长。历史建筑的“旧瓶子”里装上了适宜当下的“新酒”,在保护历史特色的同时为片区注入新鲜血液,使衰败的老城得以焕发新的生命。老城活了,历史也将继续谱写下去。事实证明,对于历史街区本身的更新改造,“旧瓶装新酒”的整治更新方法在此时此地恰到好处。
3.1.2 低影响开发——对历史地块的周边地块更新
(1)项目基本情况。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除了对历史建筑、街区本体进行保护改造,对其周边地块进行更新更加常见,而不同的规划理念也对改造方向有不同的影响,以梁园周边一地块(LS12-01-03地块)改造为例进行探讨。
梁园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佛山老城范围内,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见图4、图5)。1990年,梁园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观赏价值。LS12-01-03地块与梁园同位于LS12街区,该地块的更新改造应特别注意对梁园的影响。
图4 梁园区位
图5 梁园内部景致
(2)更新要点。
LS12-01-03地块位于梁园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外,与建控区范围有一角相交,其内部建筑高度对梁园有重大影响,必须进行视线分析判断地块内部的建筑限高,以此来保证梁园内部的视线景观。综合考虑梁园外一线建筑的高度、梁园内部观察点的选择、外部建筑与梁园距离等3个因素,可判断出外部建筑的限高要求(见图6)。
图6 建筑限高计算原理示意图
由于《佛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与《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订(禅城部分)》对建筑退线、一线建筑高度值有明确要求,而LS12-01-03地块与梁园的距离固定,梁园内部观察点的选择是限制西北侧地块高度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到不同方案。如在梁园内部选择最不利观察点C为基准点则可保证梁园内部视线完全不受外部建筑干扰,LS12-01-03地块的建筑限高范围为49~78米;如结合游人驻足重要区域、去除最不利视线点等因素,保证梁园内部80%的园路景观不受视线干扰,LS12-01-03地块的建筑限高范围可达到69~93米(见图7、图8)。方案二的建筑限高较方案一有大幅提升,在建筑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方案二的开发强度则更高。如此,究竟是完全保护还是基于保护适当留有开发弹性更适合地块的更新改造?
图7 最不利点方案
图8 低影响方案
基于低影响开发,在保护为先、兼顾老城发展的角度,方案二更符合当下的实际,其既维护了历史建筑的内部使用感受,又考虑到了老城用地紧缺,有集约发展的需求。故对于特定的历史建筑周边地块,基于保护的低影响开发亦是更新改造的方法之一。
从旧城镇的维度,对有保留有价值的建筑、街区本身及影响范围内的区块,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历史的传承、城市特色的营造、城市活力的保留,以保护为主,兼顾开发,达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