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碳排放权交易的概述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中国政府在2009年宣布了阶段性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个目标的提出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道路交通的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形势之下,低碳交通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低碳交通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交通出行的各个环节均考虑碳排放问题,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及提高运输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量。实现机动车减排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技术手段减排,主要是提高汽车自身的科技含量,如改善发动机性能、提高汽车尾气净化能力,以此减少汽车自身的碳排放。另外是通过提高燃油清洁程度,降低常规燃油的污染性,同时积极开发车用替代能源、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第二个途径是管理手段减排,分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减排是一种“硬措施”,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法律法规,强制性控制机动车需求,同时通过提高车辆的尾气排放标准,限制高污染汽车的使用。经济手段减排是一种“软措施”,通过市场化供求关系来减少机动车的需求,从而减少能源需求,进而减少碳排放。
受现有科技水平所限,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无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必须从管理减排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合理控制机动车购买及使用需求。行政手段减排固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行政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合理引导交通需求,有效控制碳排放。常用到的经济手段有拥挤收费,车牌照拍卖,HOV车道、HOT车道制度,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相比其他政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不仅能够合理调控机动车需求,而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减少碳排放,对减排更有针对性。
自从2005年《京都协定书》正式生效以来,世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发展迅速,碳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世界银行预计,未来全球碳交易额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碳排放权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1)为实现低碳交通提供新的思路。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控制碳排放的产生,保证低碳目标的实现,同时减少了低碳减排的成本,激励了交通领域内新能源的开发与新技术的应用,为实现低碳交通提供了新的策略与途径。
(2)为机动车需求管理提供新的手段。作为一种需求管理的新手段,在城市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可以提高各交通参与者的节能减排意识,抑制机动车的使用需求,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程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