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历史沿革
石臼老街是日照市非历史性街区中的典型实例。石臼老街位于市区东部,归日照市石臼街道管辖,老街东、南两面濒临日照港及黄海,西面是开发区,北面以兖石铁路相隔是日照重要的旅游区——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整个老街成不规则形,面积约39.6公顷(见图1)。
石臼老街原为村落,始建于宋代以前。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浙西总管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舂米而得名。石臼自古就是军事重地,相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李宝率军由海道进军金军,当时北风狂卷,对宋军作战不利。李宝向石臼龙神庙祈祷,龙神显灵,风向顿转,李宝得以率军猛攻,金军全军覆没,朝廷特封石臼龙神庙为“佑顺侯”,并赐匾额“威济庙”。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防倭寇,全国沿海各地建卫设所,石臼为“备御千户所”,因而又称“石臼所”。
图1 石臼老街范围
石臼片区不仅是古今军事要冲,也是名胜古迹较多的地方。其西南隅海岸边,世传八仙在此过海,海岸岩石上留有先人坐卧的痕迹,因称“八仙石”。东南岬角处,有二石随潮撞击,投小石子于两石之间,顷刻击碎,故称“自动石”“鬼动石”;清光绪八年(1882年),湖北督粮道兼按察使丁守存在此题书“天机鼓荡”四个大字。龙神庙东南15米处,有明朝真定府同知申安书写的“海上碑”两座:一为“天风海涛”,一为“万派潮宗”。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李开荣创“公顺福”商号,石臼又开启了商贸繁荣的时期。民国初期,石臼所开设大小商号已达到百余家,娱乐场所也有20余处。至民国中期,贺仁庵继承其父的轮船公司,石臼成为鲁东南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和物资集散中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石臼老街,并强行占领李开荣、贺仁庵的大型货栈、库房和祖宅。各大商号相继倒闭,石臼陷入萧条。后以贺仁庵为代表的石臼所各大商号同仇敌忾,成立运输联合局,终于抵住日本的侵略,谱写了一曲抗日凯歌。
新中国成立后,在石臼先后形成了多个中小型的渔商码头,并以此为依托,在码头北侧建立起来多个冷藏厂、海产品加工厂(见图2),石臼再次繁荣起来。后因20世纪80年代石臼港建港及后来上海路的建设,码头被拆除,水域被填平,石臼的码头时代彻底终结。从此,伴随着传统渔业及商贸的衰落,石臼老街的活力逐渐衰退,这一片曾经繁华的区域也逐步被人们遗忘。
图2 上海路未建设、中小码头未拆除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