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交通体系更新

5.4 交通体系更新

片区整体较为孤立,干路网虽然已经形成,但受铁路阻隔与北部城区的连通性不足影响,导致次干路与支路网密度偏低,且内部道路受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影响,断头路较多。

5.4.1 弹性支路系统

完善补充支路系统,根据居住、工业等不同用地功能确定支路网密度。对支路实行弹性控制,居住用地尺度控制在200~300米,商业用地的控制在200米左右,工业用地的原则上不超过500米(见图8)。

图8 弹性支路系统示意

5.4.2 分类慢行系统

对于慢行系统的更新,采用分类慢行交通系统的策略,分为景观型、休闲型与通勤型3种。生活区以休闲型为主,工业区以通勤型为主,沿主要绿化廊道形成景观型慢行交通。

沿傅疃河、崮河两岸,滨海道路、奎山周边和城市绿化廊道建设景观型慢行交通体系,强调生态景观体验,感受城市绿色风光。沿城市生活功能性道路打造休闲型慢行交通,串联城市主要商业娱乐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休憩、生活需求。主要沿次干路和支路建立人车分流、机非分离的通勤型慢行系统,通过增加绿化、突出标识等打造舒适、安全的慢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