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基质筛选

4 基质筛选

我国关于屋顶绿化基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屋顶绿化基质对屋面植物生长影响,以寻求更好的基质配比。这一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张晋音等学者通过对华北卫矛使用不同的基质栽培,观察其生长状况,得出A基质(4土壤∶6腐殖质土),B基质(4土壤∶3腐殖质土∶3蛭石),D基质(4土壤∶3腐殖质土∶3醋糟)可作为屋顶绿化基质。张杰等对轻型屋顶绿化的基质筛选研究中得出90%草碳土∶10%碎砖块的配方适合作为轻型屋顶绿化景天属植物的基质配比。周媛等采用正交实验法,以4种工农业废弃物粉煤灰、煤渣、秸秆和园林废弃物为基质,筛选出在基质配比分别为1∶1∶1∶1、1∶2∶2∶2、2∶1∶2∶1的情况下,8种景天属植物中佛甲草、垂盆草、宽叶佛甲草、德景天、费菜与八宝景天对废弃物转化基质适应性较强。王文英等在对圆叶景天的无土绿化栽培基质研究中,筛选出圆叶景天最佳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组合是稻壳、木屑、炉渣的比例为3∶1∶2或2∶1∶2(体积比)。汤聪等在对高温高湿环境佛甲草栽培基质的研究中得出佛甲草最适合在园林废弃物中生长,且价格最低,并且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园林废弃物、珍珠岩、椰丝的比例为8∶1∶3和8∶3∶2时,佛甲草生长最好。史正军等以垂盆草、凹叶景天、高景天等3种景天科植物为供试植物,以堆肥、煤渣、陶粒、河沙等为原料,进行了不同配比的轻型屋顶绿化栽培基质配方试验,得出基质配比为2∶10∶4∶4时,适合成坪栽植的屋顶绿化植物为垂盆草、佛甲草等;当配比为6∶6∶4∶3时,则适用于栽培密度低、肥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屋顶绿化植物。杨诚通过基质配比研究得出,当草炭、有机肥料、珍珠岩、壤土的比例为1∶2∶2∶1时,菊花、鸢尾、萱草3种植物成活率均达到100%。王浩等通过研究将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后与生活污泥混合腐熟堆肥后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5∶1比例配制栽培基质,具有良好的栽培效果。陈旭彤以多年生黑麦草为研究对象,以田园土为对照,筛选出基质(田园土、草炭、松针土、珍珠岩的比例为1∶1∶1∶1)和基质(田园土、蛭石、珍珠岩、腐殖土的比例为2.5∶0.5∶2∶5)作为黑麦草屋顶绿化优良基质。秦秋婕等在基质厚度对屋顶绿化植物适应性影响的研究中得出,基质厚度与凹叶景天、垂盆草、虎耳草及玉龙草对高温干旱共同胁迫的耐受性密切相关: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厚,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O2-、MDA含量逐步降低,SOD、POD、CAT活性降低速率减缓。

另一方面则是对基质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绿化屋顶基质的水热规律,为其推广提供理论参考。吕华芳等在对屋顶绿化轻量基质的持水性研究中得出,INSOLMED超轻量无机基质有效含水率(13.8%)>原状基质(8.5%)>天然沙土(2.0%),说明该基质具有持水率高的特点,同时容重低,非常适合用作绿化屋顶的种植层。刘媛等对轻型栽培基质的研究中得出珍珠岩、木屑、蛙石、稻壳等混合而成的基质具有质量轻、孔隙度大、持水保湿性能好的特点。张华等通过在饱和状态、反复干湿循环和自然蒸发3种情况下常用屋顶绿化基质材料陶粒、草炭和保水剂的保水性能的实验研究,得出陶粒和草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保水剂在较高温度烘干时保水性能大幅降低。张华等通过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降雨强度、基质厚度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简单屋顶绿化滞流蓄水特性的影响,表明基质厚度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简单屋顶绿化的蓄水特性有显著影响,基质初始含水率越低、基质厚度越厚时蓄水特性越佳。陈兴武等通过研究得出,基质的保水能力不仅与基质厚度相关,也与种植的植物有关,种植克里特奥勒冈和高羊茅的屋顶绿化,夏季吸水能力较强,雨水截留能力强;种植千佛手的屋顶绿化,水分消耗慢,基质湿度波动小,耐干旱,但雨水截流能力差。

关于屋顶绿化基质的研究对推广屋顶绿化是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对屋面的荷载及其屋面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从最初的多在结合屋顶植物的适应性研究,逐渐向更加生态的角度研究如何增强其雨水滞留能力,以及如何使用园林废弃物等基质配置,越来越重视屋顶绿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