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与滨水区
2025年09月26日
2 “城市双修”与滨水区
随着我国高速城镇化和城市无序扩张,城市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化、城市品质等方面留下大量的历史债务,诸多城市正处于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口。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激增,城市发展需求早已超过其生态承载上限。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由此产生了包括水体黑臭、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方面,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公共服务与城市品质局部失衡、城市特色文化模糊、城市局部地区功能与产业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双修”这一理念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生态修复应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协调建设和保护、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循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完善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城市修补须把城市空间和环境修补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把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区共建共享相结合,把城市街区修补与文脉传承建构相结合,营造健康、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与邻里交往空间。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而言,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方式所开展的城市有机更新,不仅是当下加快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还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长久命题。
城市滨水区是直接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形象风貌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双修”中亟待整治修补的先行区域。因此,对它的研究始终是城市规划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