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建筑质量与形态
与日照市其他街区不同,石臼老街融合了多种不同年代、功能、质量的建筑,且相互夹杂,这种混杂性成为整个老街最突出的风貌特色。
4.5.1 清代、民国时期老屋
这些老房屋分布比较零散,A地块沿十字街和新港路的一段相对集中。房屋主要为砖砌筑或泥土夯筑,部分房屋后期经过修缮,表面涂抹了水泥或砌筑了石材,屋瓦由黑色翻新为红色(见图10)。虽然建筑普遍较为残破,也够不上文物保护的级别,但在日照地区已属年代较为久远且稀缺的民居,因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在这些老房屋中,最重要的就是贺仁庵的仓库遗址(见图11),现仍发挥着储藏的功能。其内部空间经过改造已与现在的建筑无甚区别,西立面破坏较为严重,基本面目全非,幸而东立面保存完好。
图10 百年民居
图11 贺仁庵仓库遗址
图12 20世纪70~80年代民居
4.5.2 20世纪70~80年代民居
这些建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民居在整个村落区域中所占比例最大。这些民居为石头砌成,原为黑瓦,后部分翻新为红瓦,建筑质量较差,但具有年代特色,有一定的保护价值(见图12)。
图13 渔政监督管理处
4.5.3 20世纪70~80年代公共、工业建筑
此类建筑主要集中于海港路两侧。以渔政监督管理处为例,这座三层高的办公建筑建于1980年前后,平屋顶、窗台处简洁的线脚处理,都是那个年代常用的手法(见图13)。干粘石的墙面也使其与周边其他年代的建筑显著不同。通过观察保存尚完好的立面,不难想象曾经在这栋建筑里的繁忙景象。此外,还有一处独特的三层小楼“隐藏”于人流稀少的新港路南侧,被一道围墙“框”在了听海佳苑小区的内部(见图14)。小楼占地面积仅有42平方米,更像是一座塔,如果不是其西门上面的“军人俱乐部”几个字样,确实不易判断其曾经的用途。在B地块民居全数拆除后,这座水泥拉毛墙面的小楼孤零零地矗立在多层居住区的入口处,与其他老旧建筑毫无联系可言,不禁令人感到落寞与凄凉。由此看出,这些建筑虽缺乏生气,但整体保存较为完好,且是20世纪繁荣岁月的承载体,因而具有更新的价值。
图14 军人俱乐部遗址
4.5.4 20世纪90年代及后期民居加建部分
加建部分多为合院的南屋和厢房。这些加建部分通常是水泥墙面,平屋顶或红瓦坡屋顶。质量一般,缺乏特色,保留的价值不大。
4.5.5 20世纪90年代及后期新建的办公楼、厂房
以金粮油脂公司、美佳集团和荣信集团为代表,这些大跨度厂房虽没有鲜明的特色,但建筑质量尚可,考虑到近年来工业建筑改造理念及技术的日趋成熟,笔者认为其保留改造的可行性较大。此外,其他质量较差的小尺度建筑则对街区风貌的负面影响较大,保留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