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语
武汉“知音号”的规划设计契合了文化消费个性化、体验式、多元化的新趋势,对城市剧院(场)规划设计进行了创新与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创新性地以游轮和码头为载体,打造成全国首个漂移式多维体验剧院与活态城市博物馆;二是依托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创新性地把“主题-‘文化+’”发展模式应用于城市剧院(场)规划设计之中;三是创新性地把剧院(场)开发成集剧院(场)、博物馆、亲水休闲、社交平台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颠覆传统剧院(场)演绎理念,规避了传统剧院的出租运营方式所带来的弊端。
剧院(场)作为城市公共休闲场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城市品牌、彰显城市个性的舞台。在文化消费新趋势下,城市公共休闲产品的规划设计应强调个性化、多元化与体验式相结合,积极在规划定位、发展模式、空间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使城市公共休闲产品重焕生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参考文献]
[1]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11.
[2]MILLER D.Acknowledging Consumption:A Review of New Studies[M].London:Routledge,1995:4-12.
[3]李蕊.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J].消费经济,2014(6):32-38.
[4]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16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R].2017.
[5]穆怀恂.简论我国剧场建设的科学定位与发展[J].演艺科技,2010(3):1-5.
[6]俞健.剧场建设现状与展望[J].演艺科技,2010(6):28-33.
[7]冯耿东.剧场发展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8]卢向东.中国剧场的大剧院时代[J].世界建筑,2011(1):111-115.
[9]王悦.专业剧场群和多功能剧场的适用性比较及其当代意义[J].华中建筑,2009(8):114-118.
[作者简介]
王欠,规划师,现任职于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