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强化生态韧性

4.3 强化生态韧性

4.3.1 制定规划制度

通过划定保护线、山体分级、出台保护利用规划、控制发展容量规模,对山体区域做生态敏感性评价,并依据生态敏感因子将山体的地质风貌、生物、气候等要素划分层次,使各种生态要素的功能相互交叉,对局部干扰呈现出一定的抗性,提高山体生态韧性。

4.3.2 利用现代技术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重整卫星遥感、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设立复杂的生物物种数据记录,建立智慧山地监控系统,建立灾害预警防控系统等,使山体对火灾、霜冻、台风、滑坡等灾害,以及人为的破坏行为处于防控体系中,间接提高山体系统的生态韧性。

4.3.3 考量时间跨度

强化山体生态韧性,还要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山体生态系统所处的状态,使山体适应一定挠度的状态波动。有学者在分析大量韧性的文献基础上,定义“城市韧性是一个城市系统的能力及其所有组成部分跨越时空尺度的社会生态和社会技术网络,用意在面对干扰时维持或迅速恢复所需的功能和适应变化,并使限制当前或未来适应能力的系统快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