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语
目前,沿黄诸省(区)均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意义,这些包括古都在内的城市,整体也正处在一个更新、转型发展的有利时期。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相关省(区)当在努力提高本地城市发展水平与质量的同时,建立恰当的合作体制、机制,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大流域特征、卓有成效的一体化沿黄古都旅游格局,并借助新时期开放、开发的其他条件,进一步挖掘、利用黄河文明资源,实现黄河流域内城市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古都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该区域内一类重要的优质旅游资源,值得在城市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得到率先开发、利用。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沿黄黄金旅游带构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12JJD790005)]
[参考文献]
[1]葛剑雄,胡云生.黄河与河流文明的历史观察[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16.
[2]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9-111.
[3]李小建,许家伟,任星,等.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J].人文地理,2012(1):1-5.
[4]薛宝琪,范红艳.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对建设大黄河旅游走廊的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496-500.
[5]钟家雨.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6]苗长虹,郭荣朝,尚文英.沿黄三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76-177.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480.
[8]李靖宇.关于黄河文明视角下的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论证[J].开发研究,2008(5):6-14.
[作者简介]
李麦产,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程遂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