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典型省(区)的古都游概说

3.2 典型省(区)的古都游概说

沿黄古都旅游带建设涉及流域内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的主要地区。考虑到推进的便捷性,这里选择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关中、中原、晋南、齐鲁等区域作一简述。这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沿黄古都旅游带的核心范围。

3.2.1 陕西古都旅游

陕西是历史文物大省,八百里秦川更是中华历史文明的厚积带。作为黄河支流的渭河,像一条丝线,串联了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城市。这里,除优越的地质地貌、自然山水美景外,还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宝鸡北的周原,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后来秦人的祖居和肇兴之地。咸阳、西安更是秦、汉、隋、唐等统一而强大王朝的都城与京畿。由于中国历史朝代的古都长期钟爱西安,因此这里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西安也成了“十三朝古都”。

以西安为首的关中地区乃至整个陕西省,已赢得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良好声誉。譬如,西安代表了中国早期发展的一个高峰,是中外游客接触、学习、了解、认识中国历史必然要去的地方。因此,西安城市的知名度应是中国古都里面最高的,在所有现代旅游城市里也名列前茅。

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期国家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倡议,西安乃至陕西等西部省(区),当以敏锐的意识,迅速紧抓历史赋予的机遇,积极推动沿“丝绸之路”旅游,必会有更大发展。

3.2.2 山西的古都旅游等

大同是晋北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靠京津冀大都市圈。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之一,蜚声海内外。太原是晋中的重要城市,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市的晋祠是自然与人文优势兼备的景观。晋南的侯马、运城、临汾等城市,皆是历史文化厚重之地。平遥古城则让人回味隽永。

晋南和豫西是华夏文明的肇始地。经多学科协同且长期不懈的研究,基本能够证实襄汾的陶寺遗址即是帝尧的都城所在。禹夏的都城最初也是在晋南的夏县,后来才迁移到河南的偃师二里头、登封王城岗以及禹州。到了西周、东周时期,晋南又成为晋国以及韩、赵、魏三家建国营都之地。这些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就像与遥望黄河而东西守望的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一样,是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祭祀先人、追溯起源的地方。

3.2.3 河南古都旅游

豫西的伊河、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河洛盆地及其东、北部,亦是我国夏、商、周三代的王幾之地,有着高度发达的早期文明,是开展古都游的必选地。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古都,占到我国著名古都数量的一半。偃师二里头,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证明确实曾是夏代的都城之一。偃师商城是商汤的西亳,与郑州商城、盘庚迁殷之后的安阳等,一起成为商王朝建都与迁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武王伐纣、歼灭商朝、建立周朝之后,周公营建洛邑并以之作为东方的陪都,开启了洛阳的城市史与都城史。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封,在夏代帝杼的时候,即因迁都到老丘(今开封东)而开启了其建都史,自战国以后,开封更是延续了这种辉煌,先后做过魏国、北宋、金等的都城,一共有8个王朝或政权在这里定都,是“八朝古都”。

自然与人文资源底蕴厚重的中原,位于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具有做大做强古都旅游的显著优势。

3.2.4 山东古都旅游

山东是黄河沿岸最东的省份,既得山海之便,又有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自然景观出奇制胜。而作为齐鲁大地,其开发较早,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亦同样璀璨夺目,在发展古都旅游上有很好的资源禀赋。

在山东的土地上,不乏各类早期的历史文化遗产。鲁中及西南、东南等是岳石文化(大致相当于河南的偃师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富集地。而比岳石文化早的还有以章丘城子崖遗址为代表、分布更广的山东龙山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等。

到了周代,在鲁西南,曾有分封的数个诸侯国,如邹、邾、滕、曹、齐、鲁等。其中,以齐、鲁为大,其都城分别在今之临淄、曲阜。

得益于鲁国对周代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山东数千年来成为中华儒家传统文化的浓集区,保留了厚重的农业礼仪文明的色彩。曲阜、邹城分别是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的故里。曲阜的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是世人敬仰之地。

山东的省会济南,虽不曾为都城,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是山东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处在京津冀与长三角、中原地区等联系的交通节点,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有“泉城”之美称。

而山东沿海的青岛、日照、烟台、威海等,山海风光与人文景色水乳交融,皆是优秀旅游城市,虽距离黄河稍远,但在现代交通条件——如高铁的支持下,亦可涵盖在沿黄古都旅游带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