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咸阳的前世
4.1.1 秦都咸阳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国都所在地,是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嬴政定都咸阳,从此咸阳成为“中国第一帝都”。
最初兴建的咸阳城,处于渭水北岸,九嵕山之南,山南水北皆为阳,故名“咸阳”。“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讲述了统一六国之后秦王朝的繁华与辉煌,城市规模随着秦朝国力的强盛不断扩大。至秦始皇兼并天下,徙天下豪富12万户于咸阳,在北阪修建各具特色的“仿六国宫”与风景优雅的兰池宫,又于渭水南岸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信宫、甘泉前殿与规模空前的阿房宫。为了把两岸的宫殿联系起来,修建了复道、阁道或甬道,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宏伟壮观景象。
扫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朝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统一货币等,“百代皆行秦制”。
咸阳作为秦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城市,其规模之大、经济之发达、文化之繁荣是前秦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秦都咸阳上承西周丰镐,下启西汉长安,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1.2 咸阳明清城
明清城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今咸阳城市形成的基质和胚胎,是咸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雄居渭岸,城水相融;屈曲不方,以象斗杓;街巷交汇,一脉相承”是明清城的真实写照。
雄居渭岸,城水相融:从秦都城咸阳起到明清咸阳,城址一直位居渭河北岸,城河发展相依相辅,渭河对咸阳城市的选址和特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城中的钟楼、凤凰台、清渭楼可谓“北依毕塬、俯瞰渭河”,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屈曲不方,以象斗杓:明清城一直保持着原嘉靖城“斗杓形”的城市轮廓,是城市文脉的重要内容。
街巷交汇,一脉相承:明清城的整体路网骨架现基本保存完整,中山街、西宁街两侧尚存部分历史性建筑,尺度宜人,两侧国槐郁郁葱葱,古风浓厚,是关中地区少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