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布局结构更新

5.2 布局结构更新

经开区现状主要为大量的三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及工业用地,其中工业用地比例较大,产业发展主导的地域特征显著。同时,存在用地零散、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用地功能亟待整合。

5.2.1 发展空间更新

规划从未建设空间、可更新村庄空间与可更新工业空间三方面确定经开区的发展空间。在未建设空间方面,崮河以东,受现状已建设用地和村庄用地占压,沿奎山南北视线尚有较为完整的未建设空间,并有建设指标支持;其他空间比较零散且异形空间多,不利于开发利用。崮河以西,未建设用地以农林用地为主,近期难以进行开发。结合建设用地评定,确定傅疃河以东未建设用地11.85平方千米。

在可更新村庄空间方面,傅疃河以东城中村面临逐步改造,为城市用地选择提供空间。东部村庄用地面积1 152.2公顷,人口8.5万,按照每人45平方米居住用地进行安置,安置用地所需空间382.5公顷,确定村庄改造可挖潜空间769.7公顷(见图2)。

图2 可更新村庄空间规划图

在可更新工业空间方面,综合经开区各片区工业用地功能定位及行动目标,低效工业用地优化调整可采用保留改造、产业升级和功能置换3种方式。工业用地置换和搬迁可腾出用地319.9公顷,按照50%用地空间比对搬迁企业进行安置,需占用面积159.95公顷,确定工业用地改造可挖潜空间为159.95公顷。

最终确定傅疃河以东未利用及可挖潜建设空间共20.8平方千米,除去其中有证未建用地,片区发展空间19.8平方千米。其中,无证但有意向建设用地9.33平方千米,其空间有待弹性处置。傅疃河以西预留3~4平方千米用地作为城市建设发展储备用地(见图3)。

图3 发展空间整合规划图

5.2.2 空间结构更新

规划充分利用生态本底,梳理山水格局,打造中心绿带,促进山、海、城相互渗透,塑造“会呼吸”的空间结构(见图4)。结合现状建设规划“北居南工”的功能组织和组团化布局,规划打通被兖石铁路阻碍的南北交通,形成“两带、三轴、多组团”的功能布局结构(见图5)。

图4 生态基底规划图

图5 功能结构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