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农贸市场布局模式
2025年09月26日
4.2 农贸市场布局模式
中心地理论分析为农贸市场规划提供布局模式。农贸市场是一种在城市商业体系中处于最底层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最基础单位。由于处于商业体系中的每个农贸市场之间是没有等级高低之分,均为平行关系,因此每个农贸市场都拥有各自的商业服务圈与服务半径。假设人口密度分布均匀,不考虑地形影响,每个农贸市场的商业服务圈的能量相同,在每个邻近的农贸市场之间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其吸引力是相同的。
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与空间均衡的基础上,商业点的分布将呈现空间均匀状态。由此理论得出,在理想状态下农贸市场的空间分布形态也必定为一种六边形结构。因此,农贸市场的总体布局也将呈现均匀的状态,符合中心地理论的假设。这种六边形结构模型可以视为农贸市场总体布局的一般模型(见图1)。
图1 克氏正六边形市场区结构示意图
同时,克里斯塔勒还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农贸市场的布局也受上述3个因素的约束。其中,市场因素是农贸市场规模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与人口密度有着直接关系;交通因素主要影响着农贸市场的具体选址;行政因素是政府的干预,在实际规划建设中,行政因素存在一定的权重,所以在中心地理论模型中适当考虑行政因素(见图2)。
因此,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规划布局中,应该着重考虑农贸市场的间距以及对服务人口规模的预测,运用合理的模型分析,提出合适的农贸市场的空间分布,从而确定合理的农贸市场数量与单个农贸市场的选址。
图2 市场、交通、行政因素影响下的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