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与社区空间交融对城市设计的启示
成都少城的文化空间试图营造了一种新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试图营造人的根本活动。从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活动的需要出发,这种需要不仅是产品和物质性的需要,还是对信息、想象、游戏、学习等具体活动的需要,实际上是城市都市生活空间的使用价值的需要。在这样的空间里交换价值、商业和利润并不是城市功能的全部,这就是市民城市的空间需要。文化空间为城市实现了市民价值和归属感。
在文化创意导向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设计有机会在新的脉络下成为构建新都市价值与构建市民与都市社会的主战场。网络社会下的城市设计要成为城市更新中沟通交流的互动桥梁。在新时期注重质量的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创意与城市更新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社区复兴方式。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社区更新,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更新过程。它提供了一种传统生活与创意空间结合的可能,成为都市的地方性与全球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同的信念、价值、诠释、文化规范甚至是世界观的空间想象在文化创意空间中爆发,在价值观传承过程中,城市新价值、新视野得到构建,城市的市民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来。
从城市设计者的角度,以文化为导向的更新营造活动者要深入了解当下使用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对空间进行改造和设计。社团组织和街道社区可以和设计者合作,共同重塑社群的关系,释放社区活力。可从细微做起,进行“微更新”。这些“微更新”的落点会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为更大的更新凝聚共识。
当前语境下的城市更新事实上也是一种社区营造,最终目标是以社会为基础,谋求实现地方社会的公共福祉,通过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高社区的活力与魅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向上的理想。产业弱化是社区凋敝最重要的原因,唯有复兴经济才能创造出工作机会和发展前景,才能留住年轻人,社区营造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居民的参与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故发展文化产业,为社区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共同资源,社区中被发掘出的资源也反过来支持了社区产业的永续发展。而发展产业最重要的是盘活资源,最大程度地发展当地特色,发挥居民的创造性。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夏铸九.一个领导权的战略:都市文化作为异质地方之营造[C]//第四届城市建筑文化论坛.南京:东南大学,2015.
[2]黄瑞茂.社区营造在台湾[J].建筑学报,2013(4):13-17.
[3]黄健敏.台湾民众参与的社区营造[J].时代建筑,2009(2):36-39.
[4]宋照清.社区营造:迈向情景社区的图像语言[J].时代建筑,2009(2):66-69
[5]刘晓春.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J].民俗研究,2014(5):5-12.
[6]张燕.经济的追求和文化的维护同样重要:日本“造乡运动”和台湾“社区营造”的启迪[J].装饰,1996(1):52-55.
[7]西村幸夫.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M].王惠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梅雪健,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凌霞,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