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以及各种海战场景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插图在手抄本当中十分普遍,也不乏海战场景。《十字军围困达米埃塔》(图3-3),描绘的是1218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选自13世纪马修·帕里斯《编年史》手稿卷16第59页。达米埃塔之战是一次主战役。1218年5月,布列讷的约翰和教皇的特使贝拉基分别率领来自阿卡和西西里岛的十字军,合围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达米埃塔,企图以此地为跳板一举征服埃及。埃及苏丹卡米勒一面调集军队进行抗击,一面又提出议和。贝拉基拒绝卡米勒的讲和条件。1219年11月,十字军攻陷达米埃塔。
在图画中详细地描绘了海战近战的几种基本战术,除了常见的射箭之外,使用了两种特别的武器与攻击手段:一是船舰最前沿的武士手持一种长柄两节棍,这种武器可以灵活击打长距离的对手,形成隔船击打对手,这种武器的使用在古代海战中极少叙述,这种图示属于珍贵的文献资料。二是在船舰塔楼上的武士持有长棍布兜,内涵石块,可以通过人力的抛甩而发射。与弓箭相比较,其击打力度和面积都要强大。
图3-3·《十字军围困达米埃塔》,13世纪
达米埃塔在圣路易1249年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又一次受到攻击,圣但尼《编年史》手稿图像中得以表现:船舰的武士在一个小教堂旁侧的水域袭击达米埃塔。三艘船的武士集中在一艘船中厮杀。这幅图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船体内交战双方的头颅与肢体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别,以此传达战斗之激烈。(图3-4)
图3-4·《袭击达米埃塔》
较晚的一幅作品是描绘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君士坦丁堡之战》,由16世纪艺术家拉库普·卢布斯提·提特利特绘制,是中世纪时期最为壮阔的海战场景之一,时间是在1204年,威尼斯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战斗,特点是使用桅杆和船舰的材料作为攻城机器。威尼斯人的战船已经靠岸,在水陆交接之处进行了近身交战。有的拿着刀剑,有的拿着船桨,有的举旗。更有奇特的攻势:进攻者爬上桅杆,借助风帆的横梁,搭在城头上爬过。在地面上又有云梯的进攻和反攻。由于画家的生活年代是16世纪,所以该幅作品的人物造型与环境渲染已与文艺复兴成熟时期的油画作品十分接近。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种手稿和书籍关于海洋题材的插图当中,以近海格斗为主题的图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世纪海战的图像记载,并且提供了形象化的场面。比如11世纪的克尼格提卡手稿里的《海上战斗》(图3-5),不仅表现船舰相接的格斗,还安排了一个战术细节,右侧战船有一名潜泳者从水下游到对方的船底进行破坏,而对方已经发现,一位身穿紫色战袍的武士手持长矛,俯身在船舷,准备投击水下。
图3-5·《海上战斗》,11世纪
图3-6·《1038年拜占庭入侵西西里萨拉森》,12世纪
《1038年拜占庭入侵西西里萨拉森》(图3-6),这是选自12世纪的斯卡利特泽斯·马特里特西斯手稿的插图之一,表现战船登陆发起进攻的前夕,在这样的一段特殊的时刻,进攻者层层隐蔽的战术布置:最左侧是海面和停泊的战船,这是一个冬季,天气已经落雪,岸上一片白色。所有武士身披白色伪装,最前排的武士们手持盾牌,躺在城堡前的斜坡上。第二层的武士呈现半卧状态,最后一排的武士站立在海岸边,一手持盾,一手举刀。而对方的哨兵两位,站立在古堡之上,毫无察觉。说明本次偷袭西西里萨拉森的跨海作战即将成功。
《904年的黎波里的利奥对塞萨洛尼基的阿拉伯劫掠》,插图来源与上文相同,都属于12世纪马特里特斯的手稿。画面上的船舰已经停泊在码头,上岸的武士们在强攻一座阿拉伯城堡,城堡内部的人们顶住关闭的大门,人数极少,神态惶恐。另外一侧的武士也在持盾举刀,时刻准备格斗。从当时的形势上看,阿拉伯人凶多吉少。
选自15世纪《弗罗伊萨编年史手稿》(A Fifteenth-Century Manuscript of Jean Froissart’s Chronicles)的《斯卢伊斯海战》(图3-7)也是相同的表现特征,但此画作的现场感更加突出,很大程度上描绘出战船之间厮杀的混乱,包括落水者的挣扎。远处的海岸山峦连绵,近处的海浪起伏,构成一个接近自然的海战环境。
图3-7·《斯卢伊斯海战》(Battle of Sluys),1340年
图3-8·《船上实施“希腊之火”的攻击》,12世纪
剑桥大学圣体学院帕克艺术图书馆保存了13世纪修道士手稿第178卷,其中有描述尤斯塔斯在多佛尔战役中被斩首的插画,故事讲述多佛尔战役的最后结局:海盗尤斯塔斯加入法兰西,并参与英格兰的海上作战,最终失败,在甲板上被斩首。画面描绘尤斯塔斯和他的部属被斩首并扔进海中的场面,但由于主题不能很好地表达,难以分辨主角尤斯塔斯。中世纪书籍插图处于一种个体的绘制状态,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绘于821年的《船上实施“希腊之火”的攻击》(图3-8)是一幅很有史料价值的插图,图片来自12世纪的斯克利特泽斯·马提腾斯手稿。英国费顿出版社编《艺术博物馆》书中认为这是发生在9世纪初的一次政治斗争,米海尔二世成为拜占庭皇帝之后,托马斯煽动内战。图中描绘米海尔运用传说中的“希腊之火”焚烧托马斯的船只。在查尔斯·D.斯坦顿所著的《中世纪海战》中也选择了这幅作品,并且将它作为书籍的后封面,可见对此图的重视。[3]
这些中世纪的海战插图,也给后人留下一些未知的领域。比如《海上格斗》选自1340年的《格雷戈里九世法令》手稿(英国图书馆目录)。海上交战双方的船下有很长的链条,并拴有物体,间隔有序。尚不能解释这种设施。
图3-9·《荣誉之书》插图
《荣誉之书》(Augusti sive Rebus Siculi)插图(图3-9)描绘了12世纪的西西里海洋中战船行驶的景象。这是一幅很有稚趣的作品,武士们整齐地排坐在船上划桨,战旗却飘向相反的方向。人们半张着嘴,似乎喊着号子或唱着歌。只有战斧、长矛和抓钩表明这是一艘战船。为什么战旗的飘动会出现这样的反方向?很难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我们会以绘画形式的思维做出判断:造型的秩序化使之然——使得画面形成对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