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海景写生地
前文叙述过马蒂斯海景写生的几个重要地域,是印象派时期整个美术界的热点,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甚至有的画家专门租赁马蒂斯居住过的房间,截取画家当时笔下的景物,这已经形成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和艺术场域。这个场域在艺术作品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增值。
关于马蒂斯早期的海景画,主要是1896年他在贝勒岛的写生,缘由是去拜访澳大利亚的艺术家约翰·彼得·罗素,罗素此时正在贝勒岛居住。这次会面对于马蒂斯来说十分重要。罗素是凡·高的朋友,他向马蒂斯全面地介绍了印象派和尚未成名的凡·高,近距离阅读了凡·高的一些画作。这使得马蒂斯的艺术观发生了变化。
贝勒岛是法国布列塔尼最大的岛屿,海岸线长达80公里。北岸是沙滩浴场,南面是崖壁洞穴。当时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旅游之地。马蒂斯显然更加钟情于南岸,他画了大量的海岸礁石与悬崖。从《贝勒岛的石崖》(图15-18)中,看到了凡·高的影子,那种强烈的色彩和长笔触。但是,那个时期的马蒂斯尚未进入真正的艺术探索与革命,还属于比较传统的海景写生。
1904年春天,马蒂斯接受画家保罗·西涅克的邀请,一同到圣·特洛佩写生,保罗·西涅克最早发现了圣·特罗佩的魅力,在这里购买了一幢房子,不断邀请画家朋友们来此居住,野兽派的诞生与这个海滨小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15-18·《贝勒岛的石崖》(Rochers a Belle Île),1896年
图15-19·《圣·特洛佩的海湾》(The Gulf of Sain-Tropez),1904年
由于西涅克是修拉的好友,马蒂斯对这次旅行充满希望,这个南方的海滨激发了画家的一些艺术兴致。《圣·特洛佩的海湾》(图15-19)可见画家还是采用了一些点彩派的手段,海面上闪烁着耀眼的太阳反光。类似的作品还有《圣·特洛佩,日落》(Sain-Tropez,Sunset),《阳台,圣·特洛佩》详细描绘了画家居住的环境,布满花草的阳台以及远处一抹蓝色的海面。
圣·特洛佩(Saint-Tropez)是法国普罗旺斯的一个市镇,有希腊古罗马的遗迹,它以消暑天堂而闻名,是法国最美的海滩,因此是富人和艺术家光顾之地。在印象派画家来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十分古朴的海滨,他们迷恋这里的海滩、狭窄的街道、古城堡、塔楼、小教堂以及优雅的客栈,西涅克、马蒂斯、勃纳尔、毕加索等著名画家陆续来此采风,顿然使得这个小镇名声远扬,并于1922年建立了现代艺术博物馆:阿农西亚德美术馆,来此写生的艺术家,他们的许多画作已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西涅克和马蒂斯对圣·特罗佩有很深的感情,于是两人将作品捐赠给美术馆,唯一的要求是作品不能离开圣特罗佩。如今美术馆中主要收藏20世纪初的画作及雕塑,包括点彩派和野兽派的作品。特别值得观赏的是,很多作品所描绘的风光,在当地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
《奢华、宁静与享乐》应该是这次旅行之后的回顾性创作,马蒂斯采用了波德莱尔的诗句作为题目,表达了对于圣·特洛佩的整体感觉。西涅克在沙龙上看到它的时候,就将它买了下来。
1905年夏天,马蒂斯与野兽派画家德朗来到法国东比利尼斯省的科里尤尔海滨小镇,美术史将这一次采风看作是马蒂斯告别印象派的标志,开始他作为现代绘画探索真正的起点。
在科里尤尔,遇到了罗丹的学生、著名雕塑家马约尔,经他的介绍,拜访了高更的好友丹尼尔·德·蒙菲莱德,得以观赏高更在塔希提岛的部分作品,激发了马蒂斯的探索热情,自此他逐渐放弃了点彩,开始尝试色彩的平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科里尤尔的风景》(图15-20),同名的海景作品有多幅,小镇代表性建筑——塔楼,在画面总是占据中心位置,很容易辨认其景观的所在地。图例的两幅作品,可以见到画家急促的笔触,只是表达了海景与建筑的大致形体与色彩,留下的空白与着色处所形成的呼应关系十分舒服。这种作品在马蒂斯那里并非偶然,或许是他的未完成之作,但这种处理恰到好处,让画家不再继续加工。
科里尤尔邻近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欧洲人的度假胜地,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艺术家们的光顾而留下了诸多的作品,马蒂斯是其中之一。这个融合了法兰西与西班牙文化的小镇,运用了强烈的色彩——红、蓝、绿,来装饰房屋和街道,这种单纯色让马蒂斯着迷。绿色的百叶窗、红色的房顶、蓝色的海面、高耸的塔楼,都在马蒂斯的画面上频频出现。上文我们曾经分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敞开的窗户,科里尤尔》,可以看到画家所倾注的情感,将整个画面打扮得就像一个出嫁的新娘。这是一扇开启“野兽派”画风 的窗户。
这座小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马蒂斯时代的风貌,当地人就流行着一句话:Collioure sera toujours Collioure,意思是:科里尤尔将永远是科里尤尔。
科里尤尔成为艺术的圣地,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特别是画家来此朝圣,他们从各个角度去找寻马蒂斯绘画里的景色,租赁马蒂斯住过的房间,透过那一扇窗户和阳台去欣赏画面上的真实景观。有一位英国艺术家达利安·埃利斯,在2005年专访此地,并在马蒂斯居住的房间和窗口写生,以此纪念马蒂斯与德朗在此作画100周年。他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逐一落实马蒂斯画作里的景色。
图15-20·《科里尤尔的风景》(View of Collioure),1905年
埃利斯终于找到了1905年所画的《敞开的窗户,科里尤尔》,那一扇特别的窗口和阳台。马蒂斯画过的小树还在,已经长大。女房主是科里尤尔博物馆的董事之一,正在迎接马蒂斯的部分作品回到科里尤尔展出。
1910年,马蒂斯在慕尼黑参观了一个大型伊斯兰艺术展,引发了他对于原始艺术的兴趣,当年来到西班牙的南部考察摩尔文化。他决意去摩洛哥,那里有摩尔文化的源头。于是,他关闭了正在开设的马蒂斯艺术学院,应俄国收藏家谢尔盖·史屈金的邀请访莫斯科,这位富商收藏家极力吹捧马蒂斯,并高价订购部分作品。马蒂斯获得充足的资金,决定到摩洛哥考察,并加紧绘制作品,以完成史屈金的订购。
图15-21·《窗外的风景》(Landscape Viewed from a Window),1913年
1911年到1912年冬,马蒂斯在摩洛哥度过的,他来到丹吉尔海滨寻找灵感,这个海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异国风情激发了马蒂斯的艺术兴致,他依然从窗口描绘海景,完成了大量的素描和24幅油画。为人熟知的有《窗外的风景》(图 15-21)和《丹吉尔的海湾》,作品显示出马蒂斯在摩洛哥丹吉尔海滨的绘画风格,《窗外的风景》以平涂的方式表达出丹吉尔的天海的蓝色,《丹吉尔的海湾》则描绘了伊斯兰沿海建筑的风貌,依然有充分的留白处理。这些作品大多都被史屈金和另一位收藏家莫罗佐夫所购。当时的马蒂斯居住在法国别墅大酒店35号房间,酒店至今将这个房间保留如初,专供游人参观。
1920年,马蒂斯来到法国西北部的海滨小镇埃特莱塔,在欧洲艺术史上,这是一座极不平凡的小镇,古城堡、修道院壮观而古老,人口不多,只有2000余,却被称为“法国第一海岸”。它的艺术氛围和自然风貌在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只是介绍与马蒂斯有关的情况。
埃特莱塔的海滩没有沙子,而是均匀光滑的鹅卵石,所以,当海水拍打海滩的时候,就会发出哗啦哗啦地响声,这是卵石碰撞的声响。游客们喜欢躺在海滩上晒太阳。以往的画家未曾表现海滩的细节,而马蒂斯画出了这些鹅卵石。(可见图15-23)
1920年,马蒂斯来到埃特莱塔之后,沿着前辈的足迹,面对他们笔下的风景,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感受。马蒂斯做出自己的尝试:
《埃特莱塔的大风》(图15-22)是一幅十分单纯的海景画,蓝天白云,海潮汹涌,起风了,雪白的潮头扑在海滩上。在马蒂斯的海景画里,海面经常是平静的,这种波涛汹涌的景观很少出现。
《大悬崖:两条鲨鱼》(图15-23)这个取景的角度和选材,在以往的印象派画家所描绘的象鼻山当中从未出现,在象鼻山的一侧,有渔民将捕获的各种鱼放置在海滩上,将坑中的鱼作为近景,象鼻山作为远景,海面成夹角。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埃特莱塔海滩独特的景观:白色卵石的海滩。这个角度的构图,画家尝试了多幅作品,还有《大悬崖:鳗鱼》《大悬崖的鱼》。
画家还关注了埃特莱塔海滩的一个特殊建筑样式——卡洛格斯小屋,马蒂斯《埃特莱塔的卡洛格斯小屋》(图15-24),前文已述,卡洛格斯由一艘不适合航海的旧渔船建造而成。船体可以翻转,在这种情况下,它通常作为屋顶,或简单地搁浅和支撑,屋顶可以覆盖茅草,门和窗户都被打开。在莫奈的绘画中,这种海滩上的渔民建筑已经被多次描 绘过。
昂蒂布(Antibes)这个法国东南的海滨市镇,濒临地中海,也是法国著名的旅游度假区。从绘画作品的日期记录上可知,马蒂斯在1922年和1925年到此写生,大部分是描绘海景和港口的作品。
昂蒂布是一座古城,文明经历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代,悠远的历史给城市留下了古代的城堡、街道和海港。为此吸引了诸多的艺术家来此旅行,作家在这里写出一些文字,画家留下画作。莫奈、马蒂斯、毕加索都先后光顾。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描述:在所有的海岸城镇中昂蒂布是唯有一个保留着自我灵魂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才让我产生归家的 感觉。
这个城镇拥有25公里的海岸线,沿海的沙滩、岩石、城堡、海港,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海岸风貌,所以马蒂斯的作品主要描绘了这一带海岸线的风光。来此写生并居住的另一位艺术家毕加索,他将格里马尔迪古城堡博物馆的一部分作为画廊,画家捐出了他在蓝色海岸时期的画作,包括23幅油画、44幅素描,只有一个附加条件,这些作品必须永久地保存于昂蒂布。这意味着,如果想看毕加索在昂蒂布的作品,必须来到昂蒂布。后来,城堡成为毕加索博物馆。
马蒂斯在昂蒂布的作品,在尝试线条笔触的使用,《昂蒂布的风景》使用了横的短线,表现海波和码头。《昂蒂布的海湾》(图15-25)则使用下弯式的曲线,便于表现礁石的凹凸质感,很像中国画的短线披麻皴,因为整个画面几乎全部使用这样的“皴法”笔触,就显得有点东方艺术的感觉。
图15-22·《埃特莱塔的大风》(Gale at Etretat),1920年
图15-23·《大悬崖:两条鲨鱼》(Large Cliff:Two Rays),1920年
图15-24·《埃特莱塔的卡洛格斯小屋》(Les Caloges,Etretat),1920年
图15-25·《昂蒂布的海湾》(Cape D’Antibes),1922年
1917年的圣诞节,马蒂斯第一次来到法国的尼斯海边,正遇上寒流,狂风夹着大雨。他沮丧地画了几幅画。在他有意返回巴黎的第二天,天气放晴,阳光出现了,熠熠生辉。马蒂斯被迷住了,决定留在尼斯。他在很多文章中提及尼斯,他说:“每天清晨睁开眼睛,我都能看到海面的光芒。”马蒂斯对于尼斯的阳光和海水做过很多描述,可以感受到画家观察自然的细微。
马蒂斯在尼斯度过的时光有 37年之久,在这里完成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作品。在他去世之后,建起了马蒂斯博物馆,旁边有一座小型罗马时代的竞技场和浴池的遗址,位于尼斯的一片橄榄树林中。这是一座17世纪的别墅建筑,馆内展出马蒂斯近千幅作品以及他设计插图的全套书籍,其中包括68幅油画、236幅素描、280余尊雕塑雕刻作品,展示出画家一生的艺术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