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浪漫主义的海景画

第八章 法德浪漫主义的海景画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从法语Romance转化而来,意思指“传奇”一类的作品,含有不真实、虚幻的意义。与之相对应的是世俗的、现实的艺术境况,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英国的田园感伤诗歌以及法国启蒙主义对于自然的崇尚有着直接的渊源。当然,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19世纪之交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封建专制思想和古典主义艺术形成对立状态,从而成为新兴的艺术变革。浪漫主义在各种艺术形式和题材当中都有表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对于大自然的表现,借助自然景物抒发自我的情怀。浪漫主义艺术家强调激情与个性,他们对于自然的情感寄托超乎寻常。卡尔·雅各布·林德斯特罗姆画过一幅《法国风景画家》(图8-1),以夸张的造型,描绘在狂风中写生的法国画家,将自己捆绑在一棵大树上,以防被风吹走。形象而不乏讽刺意味地表现出画家的痴狂状态。

意大利艺术史家伊拉里亚·奇塞利认为,在欧洲,风景画可能较其他任何画派更能代表所有源于浪漫主义思想的发展领域,更能诠释对比的创新,同时与新兴的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德拉克洛瓦那里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存在,同样,在库尔贝那里也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情怀。比如,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很难确定它真正的艺术风格。但是在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聒噪之中,它就成为浪漫主义的绘画标志,画家们从这里似乎听到了前进的号角。比席里柯稍晚的德拉克洛瓦曾讲述他观摩前辈创作此画的全过程,那种艺术的震撼使得德拉克洛瓦几乎疯狂。这一经历启发了数年之后《希奥岛的屠杀》的创作。

《梅杜萨之筏》的创作灵感来自1816年7月的一次海难事故。起因是法国船舰“梅杜萨”号在非洲西海岸附近触礁,弃船之时,救生艇只能容纳船员的半数,船上的木工利用船体木料临时组装了一个巨大的木筏,由救生艇作为牵引,殖民地居民和下等士兵被驱赶到木筏上,在超载的情况下,木筏航行艰难。救生艇为了自保,砍断了缆绳,木筏只能在海面上漂游。最终活下来的15人被一艘搜救艇营救。当他们回到巴黎的时候,有一位幸存者将经历泄露给新闻界,舆论大哗。席里柯决意创作一幅大型作品,揭露并还原事实的真相。为此,他走访了一些幸存者,而且以此为模特画了断头和断肢的习作。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他走进停尸房描绘死亡者,以便表现木筏上的残杀和死亡。这些习作呈现出画家在创作主题上的犹豫:是表现木筏上的残杀和食人场景,还是最终的营救。对于前者,画家曾经留下多幅草图(图8-2),最终席里柯选择了看见营救船只的那一瞬间,实现了绘画的最佳境界:瞬间展示历史与未来。当1819年《梅杜萨之筏》在沙龙展出的时候,招致了非议,认为该画作包含着政治煽动性的信息。席里柯将画作带到了英国,在皮卡迪利的埃及厅展出了6个月,引发轰动,随后运往爱尔兰的都柏林展出。

图8-1·《法国风景画家》,1830年

图8-2·席里柯素描草稿之一《木筏上的暴动》(Mutiny on the Raft),1818年

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角度上看《梅杜萨之筏》的创作,可以领会画家在这一过程中的选择,席里柯最终选择了对现实的超越。从海洋绘画的角度,《梅杜萨之筏》集以往海洋历险创作之大成,将大航海时代的海难绘画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海洋是浪漫主义画家的主要描绘对象之一,几乎所有的画家在这一时期都对海洋产生了兴趣,当然,他们投入的精力不同,对于海洋的情怀也不同。有的画家表现海洋的崇高美,那种骇人心魄的景观。有的表达海洋的深邃与静谧,人类对于这一片水域的依赖。由此出现了一些稳定的写生场所,比如诺曼底海岸线的埃特莱塔,画家蜂拥而至。有的画家偶然涉及海景题材,也有的画家倾力表现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