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风格的皮埃尔·博纳尔

3.现代派风格的皮埃尔·博纳尔

皮埃尔·博纳尔是纳比派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就绘画的现代性与形式感来说,博纳尔比纳比派的其他画家更进一步,而且,他创作的海景画数量也是最多的。

博纳尔属于敏感而自卑的人格特征,绘画作品中表现得异常突出。首先,是他的色彩,绚烂强烈且充满主观感觉,因此就有“色彩魔术师”的美称。其次,他的海景人物,形象经常缺少完整性,似乎照相机的镜头无意中偏移了目标,这种“偏移效果”正是现代派绘画的一种表征。比如他在1926年创作的《有人物的海景》(图16-41),左下角的人物像岩石一样的存在,好像在考验读者的识图分辨能力。这个岩石般的人物意义何在?恰如谜语的存在,人物的“物化”是博纳尔的艺术观念。究竟是与自然的融合呢,还是一种隔离?实在属于两难的思维。

不妨再看他在1919年的《绑架欧罗巴》(图16-42),这个古希腊的神话主题是一个独立的绘画题材,其中的故事不再赘述。博纳尔的独特性是将白牛画成了一尊石雕,又似白垩岩一样矗立海岸。欧罗巴很情愿地坐在了牛背上,她成全了这场绑架。她的女伴似乎还处在惊恐之中。博纳尔的艺术个性还在于他喜欢主次颠倒,画中的主角极其简略,除了体态,面部表情省略了。白牛宙斯仅仅运用了轮廓留白,似乎是一种未完成的草稿。背景的大海和岛屿却以重彩多层渲染,景观处于一种越远越复杂的情况,以此反衬近景的人物主体。最远处的岛屿应该就是克里特岛,那将是欧罗巴的未来,画家显现了岛上起伏的山峦与粉色的神秘,充斥着火热的激情——现实是无聊的,未来点燃希望。

1921年的《在海边,在松树下》(图16-43)采用了典型的纳比派构图模式:包围或半包围。橙色的海岸与蓝紫色的海面,这样的色彩对比更好地凸显阳光的效果,树荫下的三位夫人在闲谈,狗在倾听,小女孩游离在人群之外。博纳尔绘画的人物组合以及与海滨的关系,总是处在一种怪诞的气氛中。

图16-41·《有人物的海景》(Seascape,with Figure),1926年

图16-42·《绑架欧罗巴》(The Abduction of Europa),1919年

从色彩意义上看,1933年的习作《红顶的海边》(图16-44)是主观性强烈的一幅海景画,粉色的晚云占据了天海之间,实际上,海面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倒影,倒像是一个梦境中的海洋。

1940年的《戛纳港》(图16-45)已经具备了一些立体主义的形式感,物体失去了传统的透视效果,呈现出几何或者立方体的表达。读者无法准确地辨识画面上的具体事物,但是夏日海港的气氛扑面而来。

纳比派的画家都喜欢画竖条的三联图或四联图,这是对古代宗教艺术的一种效仿,象征主义的画家总是喜欢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博纳尔1911年的《地中海三联图》(Mediterranean,Triptych),主旨表达地中海与生命之间的依存关系。

图16-43·《在海边,在松树下》(By the Sea,Under the Pines),1921年

图16-44·《红 顶 的 海边(习作)》[By the Sea with Red Roofs( study) ],1933年

图16-45·《戛 纳 港》(The Port of Cannes),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