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17—18世纪的海景画

第六章 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17—18世纪的海景画

17世纪初期的法国艺术,正逢巴洛克风格的兴盛期。所谓“巴洛克”(Baroque)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基本特征是要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庄严与和谐,推翻理性主义,崇尚张扬和华丽,主张享乐主义。这种艺术风格的社会动因在于宗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运用巴洛克这种富有感官刺激的艺术形态,去调动人的精神,所以也称之为“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在绘画领域,强调动态和色彩,特别重视光线的运用,以此制造一种神秘感和宗教效果。所以,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包括海洋绘画,在光线上十分在意。传统绘画的用光,主要着眼于室内光线。那么,风景画怎么办?所以,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好像舞台的布景。在强调华丽优雅的条件下,巴洛克式的风景竭力祛除现实景观的自然面貌,提取现实中那些精致的元素,美化自然,不免带有某种虚假的造作。但是,由于他们讲究绘画的精致,其艺术态度的一丝不苟,依然产出了独具一格的作品。他们对于光色的特殊追求,将以往的“海事绘画”推进到一种审美状态。

18世纪的欧洲绘画界,以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为主调,前者倾向于希腊的典雅风尚,后者转向主观情绪的宣泄。但是,两者之间的具有很多共性,他们都是怀念古代,从而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生持有否定和批判。很多艺术家的定位也就不容易十分清晰地归类,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或许受到多种艺术风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