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朗康海港:“点彩”的开端

1.格朗康海港:“点彩”的开端

从现存修拉的作品来看,真正属于“点彩”技法的作品起始于1885年,自该年开始,修拉的画作都是这样“点”出来的。

修拉对于航运、船舶以及码头的各种机械都产生过兴趣。19岁的时候,修拉在法国美术学院结束一年的学习之后便去服兵役,这一段时间与经历对他日后的海景画创作至关重要。修拉所在的19步兵团驻扎在布雷斯特,一个法国西北岸的海滨城市。从17世纪开始,这里就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军事港口,在这个港口,修拉熟悉了海洋和码头的许多细节,从修拉当时的一个速写本可以获得诸多原始材料。尽管这个本子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在艺术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散页。此外,修拉的首位传记作家古斯塔夫·考夸特曾目睹过这个速写本,并在1924年记述画家生平的文字里做出介绍,说修拉在笔记本上作画,细致地描绘船缆、船坞、烟筒、桅杆和系船的工具。修拉在这里居住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有空闲便游览附近的海峡和港口。当画家在19世纪80年代全力投入绘画的时候,那些海峡与港口的作品,大都来自他的故地重游。

在众多的海港中,修拉最钟情的地方便是格朗康(Grandcamp),也译成“大营港”。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很小渔村,却有一个较大的军港。1885年夏天,修拉再次来访,在这里创作出第一个系列的海景画,表现出浓厚的感怀,大都以“格朗康”命名,如:《格朗康港延伸出的萨姆森》(图12-2)、《格朗康港的遗迹》(Ruins at Grandcamp)、《格朗康的比赛》(图12-3)、《格朗康的低潮》(图12-4)、《格朗康之嘴》(图12-5)、《格朗康港的英国航道》(The English Channel at Grandcamp)。

修拉在这些海景画中运用了两种笔触作为“点彩”,一是大笔触的“点”,二是小笔触的“点”。前者更加接近早期的创作,后者与后期创作接轨。

《格朗康港延伸出的萨姆森》画面是一个巨大的山坡,微露出简陋的海边建筑,海面只是一角。画家运用了大笔触,以紫色表现天空,以土黄色表现山坡,以绿色描绘大海。然而,这些色点又会彼此交替:在紫色的天空中点缀土黄色,却在土黄色的山坡上点缀紫色,海面也会穿插两色的点彩。修拉运用这种混合的方式达成画面的统一结构与色调,审美趋向一直重视画面的整体性与色彩的和谐。点彩技法最大程度上消除轮廓线所带来的物体间可能产生的“隔离”。大笔触,意味着笔触间的隔离,强化“点”的独立存在,修拉宁愿将这种微观的“隔离”效果放置在物体与环境的结构中,达成一种无间性。这样的表达在《格朗康港的遗迹》当中获得了更加充分的体现,海边古代遗迹的破败与斑驳表达得恰到 好处。

图12-2·《格朗康港延伸的萨姆森》(The Away Samson in Grandcamp),1885年

图12-3·《格朗康的比赛》(Race in Grandcamp),1885年

海洋景观的表达,还是以自然为主体,比如《格朗康的比赛》,描绘格朗康海域的一场帆船比赛,修拉关注科学,他对于构图的分割关系有一种几何学的概念,这幅画中的视平线在二分之一略上的地方,海水与天空平分空间。但是画家的美学素养以及自然面貌迫使他以白帆和灌木丛打破天海的水平线,此外,在近景处,以灌木丛化解海岸线的平直。灌木丛占据了画面正中央,面积也很大,修拉将它作为一个重要角色,主要是考虑到结构问题,它贯穿于天海之间,给予空间一个十分自然的切割。由此,整个画面起伏错落。该画的点彩有所变化,横向的“点彩”铺陈海面,波光泛起的感觉,这种横点在画布上呈现橄榄形,恰如水波的形态,形式与自然达成统一。而灌木丛则是微小的圆点,正如海边常见的小叶灌木。天空的点彩笔触要大得多,也柔和一些。《格朗康的比赛》是画家本时期成功的作品,在2018年5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3406.25万元成交。

《格朗康的低潮》,构图也是起伏别致的,画家依然用几何学的形式分割了天空、海洋、沙滩的关系,几乎都是平行关系,包括沙滩浅水的分割。但是,这种横向结构被近景的帆船以对角线的方式隔断了,这种大对角的结构特别引人注目,船帆被阳光所映照,以其独有的黄色斜穿海面,这是横线与斜线之间的画面平衡。中景的帆船呈现梯形。修拉绘画带有清晰的概念指涉意义。

《格朗康之嘴》同样是横向的天海结构,画面的当中是海岸崖壁的一处景观,形象犹如动物张开的嘴,岩层上绿草如茵,断崖深处十分幽深。绿草使用的是圆点,大海使用的是横短笔触。海上有海鸟翻飞。“点”的使用更加细微,是画家“点彩”的重要作品。

图12-4·《格朗康的低潮》(Low Tide at Grandcamp),1885年

图12-5·《格朗康之嘴》(The Bec de Hoc,Grandcamp),18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