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萨里描绘的海战以及塞万提斯的经历

4.瓦萨里描绘的海战以及塞万提斯的经历

乔治·瓦萨里不仅是威尼斯画派时期的重要画家和建筑师,而且是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文艺复兴”的概念源于瓦萨里。根据瓦萨里有关历史著述,作家朱尔斯·米切莱特在《法兰西历史》(Histoire de France,1835年)中建议采用瓦萨里的概念,使用文艺复兴来区分这一历史文化的变迁。该术语后来在史学中被采用。

瓦萨里是一位擅长描绘海战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勒班陀海战》(图4-14)是作于1572年的湿壁画,至今保存在梵蒂冈的展厅。该作品也是分作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神话寓意,但面积很小,画家将海战作为主要展示内容。勒班陀海战是一场近岸排桨战船的大混战,据史料记载,奥斯曼土耳其共计222艘排桨战船,13000名水兵及34000名步兵;对手的神圣同盟组成了300艘战船,水陆士兵势均力敌。

图4-14·《勒班陀海战》,1572年

从古希腊罗马的船舰图画中可知,排桨船一直是地中海近海作战的主要战船,因为地中海的海流与风力都比较柔缓,帆船的行进速度有限,于是战船多以人力排桨为主。这在交战中的厮杀尤其激烈。尽管画面看似混乱,但双方均布置了严格的阵势。然而,在画作中可以见到,左下方的神圣同盟舰队已经使用了枪炮,他们瞄准射击,姿态镇定。反观土耳其舰队的士兵使用古老的弓箭,落水者在挣扎,奋力爬上船舰。海战至1571年10月7日,同盟军与土耳其军的旗舰接舷,战斗进入高潮。土军总司令阿里·巴夏被射杀后陷入混乱,最终以战败告终。本次海战的意义在于被定义为“排桨战船的最后战斗”。

在艺术史上的一段插曲是,参加本次海战的一位西班牙水兵是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时年他25岁,在战斗中左臂伤残,且在返回西班牙途中被海盗劫掠,关押5年,海盗提出高额赎金,他的家人变卖家产筹措赎金而无果。与此同时,塞万提斯多次策划逃亡也失败,但最终还是死里逃生。残疾的塞万提斯于1587—1588年作为无敌舰队的军需总管被派驻安达卢西亚,命运多舛,又一次因故被囚。万念俱灭之后他从事写作。在《堂吉诃德》的第38到42章中,插入一个水兵囚徒的故事,他是一家富商的长子,他讲述了自己参加海军作战被俘的前后经过,正是勒班陀海战。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一段复杂的插叙游离主题,但这恰是作者竭力表达的一个故事。主人公作为家中三兄弟,最初对于军人的职业选择,带有堂吉诃德的寓意。

瓦萨里的海战作品中,有一种竖幅联式组画,其中以1563年的《佛罗伦萨和比萨人之间的海战》(图4-15)和《在皮翁比诺海峡击败土耳其人》(Rout of the Turks at Piombino)为代表,分别表现了两场著名的海战。

1313年,佛罗伦萨进攻比萨,比萨军队顽强抵抗,并争取外援。1362年到1364年,英国军队帮助比萨击退佛罗伦萨的多次进攻。后征得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支持和保护。最终,佛罗伦萨也通过外交斡旋,使查理六世抛弃比萨。翌年,比萨失守,佛罗伦萨得到贸易海港。两幅作品都是采用了海神波塞冬作为神祇,出现在画幅的底端,以其强壮的身躯收起船锚,意味着船舰的出征。前景出海的战船飘扬着佛罗伦萨城徽的旗帜,划船的桨手穿着普通的服装,而站立的武士身着戎装。整个画面波涛汹涌,渲染出海战的气氛。

图4-15·《佛罗伦萨和比萨人之间的海战》(Sea Battle between Florentines and Pisans),15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