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比派的海景画
纳比派“纳比”一词来自希伯来语“先知”。该画派于1891年由爱德华·维亚尔、皮埃尔·博纳尔、莫尼斯·德尼、保罗·塞律西埃等年轻画家在巴黎共同创立,以后发展了更多的成员,包括雕塑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其中包括瑞士裔画家兼图像设计家费利克斯·瓦洛顿。所谓的“先知”是这个艺术群体对于高更的崇拜。源于1888年的夏天,年轻的塞律西埃与高更的一次相遇,高更那时在法国布列塔尼的阿旺桥作画,两位画家的共同特征是擅长哲理思考,迷恋东方的神秘主义禅学,他们在一起获得了共鸣,当然塞律西埃得到的更多,于是他跟随高更到了一个艺术家写生地,被称为“爱情森林”的地方,在这里,塞律西埃领略了高更绘画的许多奥秘,特别对于主观色彩的把握。
树木应当是什么颜色?你看到多多少少的红色吗?很好,在画面的那个地方放上真正的红色。——那么影子呢?假如在那儿有一点蓝色就好了。那么,把你调色板上最漂亮的蓝颜色放到那儿去。[4]
塞律西埃将高更传授的风景色彩理论画在一个雪茄烟盒上。当他回到朱利安学院的时候,便向同学介绍了高更的艺术。年轻的学子们顿时成为高更的信徒,将这幅小画视为“护符”(图16-36),而高更便成为他们的“先知”。纳比派的“先知”正是高更的一种绘画表达方式。高更的心目中,雅各布·梅耶·德·哈恩就是一名哲思者的形象,前文分析的《涅槃》便是。“先知”作为一种神秘的东方哲理符号,成为保藏并揭示自然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密码。纳比派的年轻人接受了这种神秘主义的东西,视为他们的创作追求。
1890年德尼于《艺术与评论》杂志撰文,阐明该派艺术观点,认为艺术作品应被视为表现感觉的隐喻,崇尚象征主义。强调主观的变形,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艺术创作受高更和日本版画的影响甚大,偏爱轮廓和色块,淡化线条和透视。纳比派的几次美术展览在画商布特维尔的家中举行。1899年纳比派的成员与部分象征主义画家在迪朗·吕埃尔的画廊成功举办了最后一次展览,之后社团解体。
图16-36·《护符》,1890年
纳比派的画家不同程度地继承后印象派的艺术观念,特别对于高更偏爱有加。这些画家大部分喜欢海景。在他们的作品中,一方面表现出对于印象派的继承关系,他们几乎运用了印象派所有的技法,试图表达海洋风光特殊的魅力。另一方面,他们受到现代派艺术观念的影响,作品中间或流露出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追求。在皮埃尔·博纳尔和保罗·塞律西埃那里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