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龙舟的出现
2025年09月26日
3.龙舟的出现
在19世纪文学中,维京人总是与船只有关。但是没有人知道早期北欧船只的实际外观,就算是有一些插图也是非常稀奇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1825年发行的《弗雷泽奥夫传奇》(Frithiof’s Saga),由瑞典作家埃萨斯·泰格尼所著的英雄诗集,书中将维京人的船只改造成一条神话般的龙,也许是延续了传奇故事的描述。
挂毯中关于海战的表现,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战船的造型,船型如弯月,但实际上是龙舟,船头翘起的龙头,其眼睛、犄角、嘴巴,胡须十分清晰。船尾翘起略低于船头,属于龙尾形态。当然,船身就成为龙的身躯。(图3-16)
另有海船首尾双龙结构,船头与船尾都由龙头作为装饰,不同的是,船头的龙首外向,即朝向海面。而船尾的龙首内向,朝向船体的方向。整个船体结构是双龙合体。
龙首造型之外,还有一种鸟造型,船头是一只鸟首,按照汉民族文化中龙凤呈祥的思维方式,更像是一只凤凰。整个船队,龙舟在前,凤舟在后。
船队是庞大的,巨型的船舰可以运送军队,包括士兵与战马,这些船舰以风帆和人力划桨为行驶动力,包括单帆和多帆。另有无帆的小型船只,负责从陆地运送人马到大型船舰。
图3-16·《贝叶挂毯》的龙舟战船局部
停泊在码头待发的舰船密集,然而,这些船舰是秃头的,既无龙头亦无龙尾。这说明,不论龙头还是鸟首,只有正式航海的时候,才会安装。龙首与船头之间有一种凹槽之类的结构,可以拆卸,以表明起航与停泊。当然,其中包含着什么更加深入的意义或符号指涉,但从图画难以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龙舟作为汉文化的重要意象,从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锦画》可知,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存世。为什么会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出现,而且作为海战舰队的形态,抑或属于欧洲大陆本土的龙,作为该舰队的标志出征,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